品读新疆 | 新梅记忆
2024-01-25 10:00:10 石榴云/新疆日报


品读新疆

果皮的酸劲儿带入果肉的甜

酸酸甜甜的味道互相融合着

点击音频收听《新梅记忆》


  少年时期,我和新梅有着很深的缘分。

  我的故乡记忆由巩乃斯,具体而言是巩乃斯卡普河路,大寨渠沿边的第一个红色大门内的院落开始,覆盖广袤的伊犁土地,然后追随我远行的脚步。每当想起故乡,我会想到大院子,以及院子里成片的杏子树,苹果树,还有四颗珍贵的新梅树。我知道杏树的产生,是母亲早年吃杏子扔出的杏核长出,这么说一点不夸张,那片可以提供丰盈我们四季的果酱,还能余出很多杏子只作为杏子吃的杏林的产生和繁衍就是如此神奇。

  而新梅树的产生和繁衍,全凭父亲的选择和他的照料,终于,新梅也加入了院子的果林队伍,与那些杏树,苹果树一起陪伴我整个童年。我记得一颗新梅青绿的模样,与叶子几乎同色,只能细心寻找,然后锁定目标,想象它成熟的模样。杏子成熟的六七月到西梅成熟的八九月,再接上苹果成熟的十月十一月,几乎半年的时间,院子的那些果子像是约定好了一样,互相接力着,以丰富的颜色,饱满的果肉,以及酸甜的汁水哺喂我和妹妹的味蕾,那时的我们真得幸福。

  新梅的外形大致成椭圆形,偶尔能碰到圆球形状的,外皮呈红紫色或蓝紫色,果肉是黄偏褐色,肉质酥软饱满,汁水充足。最神奇的是新梅外皮裹了一层白霜,它努力表达的颜色,红紫,蓝紫在白霜下若隐若现,白霜也称为果粉,是新梅分泌的糖醇物质,父亲说白霜可以保护新梅的糖分和它的汁水。母亲等到新梅成熟时摘下来放在盆子里洗,她做过很多杏子果酱,却从未想过用新梅做果酱,大概新梅就那么几颗,比较珍贵吧。再者,杏子树太多,做成果酱已经用去太多时间,于是母亲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做新梅果酱。新梅与苹果,以及没有被选入果酱食材的杏子一同躺在白色圆盘子上,圆盘子平放餐桌,这景象如同白色叶子衬托了水果花朵,常常令我心动,迷醉。

  父亲退休后在后院种了三棵树,一棵杏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新梅树。虽言其为后院,但是市区花园洋房一楼的小片花园,种菜养花用去大部分,父亲依然给三棵树留了地方。父亲出生在杏花之乡吐尔根乡,他对土地有着深切的眷恋,只是父亲也开始了远行,时间让他的精力和目光离土地越来越远,等终于有了精力,父亲带着从前的亏欠,将目光放回土地,即使属于他的只有一小块,他重新种新梅树,苹果树,杏子树,弥补心里的遗憾。

  吃新梅不能吃太多,否则牙齿发酸发软,再吃馕饼或者喝奶茶,食物经过牙齿的感觉奇怪,也奇特,好像那不是牙齿,而是被覆盖了一层膜的东西,你几乎感觉不到牙齿的坚硬,这感觉持续很久才消失。牙齿发酸发软的那几天,所有的食物有味道,但是掉了一层,吃着总带着缺憾,这能怪谁呢,只怪自己过于贪吃。

  我和妹妹等不到母亲摘新梅,洗新梅,通常趁母亲不注意,互相搀扶着踮起脚尖,很快地摘,然后放进口袋,满足于各自的机智和速度。母亲何尝没有发现,即使她总是匆匆忙忙,时间被她拆分的更细更密,但母亲的视线依然是三百六十度的。或许这也是母亲没有做新梅果酱的原因,她是在满足我们童年里的肆无忌惮。

  院子的果树从不打农药,既然是自然赋予的,那么就成全它的自然成长,以及它与万物共生的所有自然状态,譬如,它们也会迎来虫子,分享和拥有一部分果实。我和妹妹随手一摘,衣服上擦一擦,新梅表面的白霜便擦掉了,露出光滑的皮肤,紫红,蓝紫得更明显,简直在发光。拿起一颗对着太阳的轮廓眯起眼睛看,隐约能看见果皮下暗藏的黄褐色果肉,此时,已经忍不住吞咽了几把口水。赶忙把新梅连同它好看的果皮一同几乎扔进嘴里,快速地咬,汁水在嘴里爆出,甜甜的果肉愈发柔软,间或,果皮的存在感明显起来,它的存在感不光是咀嚼过程中皮薄而硬的体验,还有它浓重的酸,你可以将果皮从嘴巴中淘汰出来,也可以继续咀嚼,果皮的酸劲儿带入果肉的甜,酸酸甜甜的味道互相融合着,是让我和妹妹不停吃下去的全部理由。

  去年乌鲁木齐演绎了漫长的秋天,我再次体验了一次疯狂地吃新梅。自打搬离院子,我和新梅的缘分,毛杏子和油杏子的缘分一起消失。我常常能买到苹果,但却不能常常买到中意的杏子和新梅,它们能在一般的水果店里遇见的次数也没有苹果那般得多。新梅淡出了我的生活,我不再是一个新梅的富有少年。父亲在六百公里的那一端,伊犁的一小片土地上更小的地方培育新梅,那是他的怀念。而我在六百公里的这一端,等到了一个漫长的,足以丰盈新梅的秋天。经过小区的水果店,我看到了硕大的箱子,上面赫然地写着:“新疆新梅”,我买了下来,提到家里,打开箱子,新梅被包裹在软软的白色网套里,每一个大小和形态,甚至颜色都完全一致,我惊讶于如此相同的步调,随手拿了一颗,习惯性地往衣服上擦一擦,再次扔进嘴里。新梅引出了我体内的新梅少年,饱满的汁水又一次在我的嘴巴里爆开,带着我广泛而汹涌的回忆,酸酸甜甜的味道浇灌了我。


作者(左):阿娜尔·孜努尔别克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主播(右):刘侠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创作部部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秦金俐]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