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燕·塔斯肯:走在桦林中的书写者
2024-01-26 12:22:1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蒋大伟

  最近,新疆“90”后新生代作家巴燕·塔斯肯的“阿勒泰系列”散文作品连续在《民族文汇》《西部》《民族文学》《曙光》等文学刊物被重点推介,其散文集《我在人间踮脚眺望》获得2023年自治区文艺扶持项目。

mmexport1706198754613

新疆“90”后新生代作家巴燕·塔斯肯。本人供图

  在这些作品中,巴燕以回望之姿,述写童年及少年时代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诺改特村白桦林里的亲情及风物等,笔触细腻,令人动容。

  1999年出生于阿勒泰市的巴燕,自小与爷爷奶奶住在白桦林边。爷爷一家定居在诺改特村后,不再游牧于阿尔泰山中,成群的牛羊变成了拖拉机,还有地里的农作物。

  巴燕回忆说:“我家是村里最偏远的一户人家,周围没有一个邻居,像村子其他人家一样,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童年的我没有玩伴,身边没有新鲜事物,只有家中的牲畜以及爷爷奶奶。我自小不得不想办法让日子过得有趣些,还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就这样,年幼的巴燕跟着爷爷在荒野寻找丢失的牛,骑马去阿克布拉克草原的夏牧场度夏,在克兰河边观察鱼群,并和爷爷一起幻想从没见过的大海。

  “我陪伴两位老人,仅靠一双小脚,走过了这个村庄的不知道第几个四季。最后,他们走出了满脸皱纹,而我则像一棵鲜活的树那样向着天空生长,肉嘟嘟的脚掌不知不觉长出无形的根,牢牢扎进脚下的土地——知道树是草变的,石头是土变的,雨是云变的,蝴蝶是虫变的。万物在我的注视下,与我愈加亲近。”巴燕说。

  18岁那年,巴燕去了广州上大学。他第一次走出阿勒泰的群山,脚下的土地不再一高一低,而是一片平坦。回头望去,阿勒泰群山远远矗立在大地上,像一堵蓝紫色的墙。而这时,诺改特村也正发生巨大变化:克兰河建起大桥,崭新的安居房拔地而起,几条柏油路通到了村子里,而诺改特村的老人们也一个个走到时间尽头,将故事带到了泥土里。

mmexport1706198805619

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诺改特村的白桦林。巴燕·塔斯肯供图。

  巴燕就是在这个时候,以这个村庄为背景开始了写作:“我想把这个记忆中的村庄重新建立在我的文字里,把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把那些倒下的白桦树再扶起来,让克兰河奔腾,消失的鱼群重现,一切都回到原本的模样。而我,也变回在白桦林间那个行走或奔跑的小男孩。”

  在巴燕近两年创作的散文集《克兰河畔》《大地》中,他记录寂静的牧场,记录云,记录村路,记录白桦林中的亲情,记录克兰河边普通的清晨,文字真实可感,包裹着一层动人的情感光泽。无论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在自然面前,统统都变得平等了,变得亲切、自然,且与自然融为一体,一样的渺小,也一样的不可或缺。

  “在这个小村庄,奶奶守着草场,爷爷守着奶奶。克兰河畔的春天是慢慢来,悄悄走的,也是我永远怀念的。”巴燕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