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疆丨踏雪之访
2024-03-01 10:38:48 石榴云/新疆日报

早晨,金色朝阳照在枝头雪花上,映衬着瓦蓝的天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万德摄

品读新疆

雪下得不依不饶 漫天飞舞

气势甚是壮观

这是一场别处很难见到的大雪

一晃

那次的踏雪之访竟然过去了11年

现在依然记得那场大雪

是春雪


点击音频收听《踏雪之访》


 

  到乌鲁木齐的第二天凌晨,我从熟睡中醒来,没听到窗外的喧闹,我的心猛烈地跳了一下,不会吧,难道预感这么准确?我起床,轻手轻脚走到窗前,深吸了口气,猛地将窗帘拉开,果然,窗外大雪纷飞,整个世界已是一片银白。

  雪下得酣畅淋漓,毫不顾忌季节的更替。早过了立春,这算是春雪,乌鲁木齐特有的春天景象。

  这么好的雪,我想该去以前住过的房子看看,都在乌鲁木齐市区,路程也不远,即便天上纷飞着雪也不会有行程上的影响。5年前那个冬天,我来乌鲁木齐时,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女儿特别提出,要我去以前居住过的房子拍张照片,她想看看曾经的“属地”,会让时间改变成什么模样。

  女儿在乌鲁木齐只生活了5年,还处于懵懂的年龄段,离开时她刚上小学二年级,一些事一些人再说起来,她是一派茫然。我却一直记着5年前女儿让我去老房子照相的事,不能再错过了,就当是跨越时光对女儿的一点安抚吧。

早晨,俯瞰雪后的乌鲁木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万德摄

  离开南湖驻地,我们在大雪纷飞中堵堵停停,竟然走了近一个小时,才赶到市人民广场。

  大雪中的人民广场显得更加整洁、肃穆。我离开乌市前所在的单位在解放北路西边的一家单位对面,离人民广场不远,每次上下班步行都得经过这里。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影子从大十字那边匆匆走来。

  车沿着人民广场北侧向西拐过,我要去老单位看看。记得我刚调离不久,单位就搬到了现在的南湖,几年前,这幢老楼出租了,物非人也非,里面自然不会再有我认识的人,但我还是进去在一楼转了一圈,仿佛看到每个门内熟悉的身影,差点推门进去打声招呼,理智让我止步,退出来在旧楼前照相留影,权作对故地的念想吧。毕竟,我在这幢楼里工作了近7年。

  去南门家属院绕了一个大弯,原来的路线改成了单行道,我们沿着广场北边一直绕到东边的二环路,才到了人民路。二环原来只是个比较宽的双向车道,现在不同了,上边高架,下边双向,但车流不减,不时地堵会儿车,听司机说倒不是因为雪天的缘故,而是这个城市近些年发展得太快。

  终于看到那个熟悉的院落,尽管墙体刷成了粉红色,可面貌一点都没改变。进院门的那一刻,我很激动,想着能碰到一两个熟人,可大雪天,院子里空无一人。原来的锅炉房、垃圾池早已拆除,成为被雪染白的一块空地。我先来老门诊部后加的这个单元门前,抬头望着五楼的那个窗口,百感交集。此时,雪片情深义重地纷至沓来,扑进了我的双眼,我确定,我眼里不是雪水,是泪,蓄满了眼眶。

乌鲁木齐市,金色的阳光给雪地镀上一层金色。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万德摄

  那个窗口里面,曾经有过一间带阳台的屋子,我们一家三口与别人在一套三居室里合住了3年,而那个狭小的阳台,充当书房的角色,每当夜深人静,我就在那里开始我的梦想之旅。那会儿,我抽烟是很厉害的,阳台上没有暖气,又怕惊扰了熟睡的妻子和女儿,依靠烟劲来驱逐睡意和寒冷。

  那时候,我真是年轻啊,在冰冷的夜里写作,居然可以熬到天亮,冷到手脚都麻木时钻进温暖被窝的那一瞬,感觉是世上最幸福的时刻。

  在搬进这间屋之前,我们在乌鲁木齐干休所借住过一阵,更早些时候,还租住在七道湾的一间土坯民房。当时,民房没有暖气,有火墙,但我们都不会烧火墙,有时火灭了也不知道,半夜经常被冻醒。所以,能拥有一间带有暖气的居所,即便与人合住,我们已是非常知足了。

  雪越下越大,整个大院在雪花的飞舞中悄然无声。

  我们穿院子来到三号楼前。这是一幢旧式砖混结构的六层楼,南北走向,每个单元每层有三家住户,我曾住过四楼居中对着楼梯的那套两居室,大概40平方米吧,窗户全部朝西,只有下午的时候才能见到阳光。

  这是我在乌鲁木齐住过最好的房子,是单位在1999年7月分给我的,粉刷后不到一个月,我就急匆匆地搬了进去,只为急于结束此前两家共用厨房,尤其是厕所的尴尬。只是,我在这套房子里住的时间不长,外出学习一年,紧跟着调到北京,再也没有住过。我虽然住的年头不长,但总算是我们一家单独居住的处所,有着别样的感情。

在乌市世界公元二期内,一朵覆雪的红色月季花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秦鹏摄

  没想到,12年过去了,402室的门居然还是我当年刷的那种蛋青色,这让我一下子有了认同感,恍惚12年的时光不在,我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还每日朝九晚五,每月总有那么几晚,整夜坐在与厨房相邻的过道里,编织我的写作梦想,手边的浓茶依然温热着,起夜的女儿朦胧着一双睡眼偶尔会来抿一口我那苦涩的茶水……

  我举手竟有敲门的冲动,好似这些年自己只不过是出了一趟长差罢了。可敲门进去,屋里还是我熟悉的布置,还有我温婉的妻子,欢跃的女儿吗?我打消了敲门的念头,听陪同的人说,房主已换过几茬,因为是公寓房,多是临时居住,都不会大动干戈,眼下住的是谁,他说不上来。

  再说了,这个点儿,人们正上着班,屋里不一定有人。我摸了摸门,仅仅是门而已,现在,它是别人的!旧有的时光真的不在这里,谁能找得到过去?能找到的,只是一种缅怀罢了。我在门前照相留影后,悄然下楼,在大雪中默默离去。

乌鲁木齐市,一场小雪过后,一位居民走在小区间造型别致的小径上。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秦鹏摄

  雪下得不依不饶,漫天飞舞,气势甚是壮观。

  这是一场别处很难见到的大雪。

  一晃,那次的踏雪之访竟然过去了11年,现在依然记得那场大雪,是春雪。

  

  作者简介:温亚军,著有《西风烈》《无岸之海》等近40部作品,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主播:鲁金秀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会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