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新疆古“灯”,品别样元宵
2024-02-24 13:01:01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元宵节也称“灯节”,因为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民俗,就是围绕挂彩灯、猜灯谜、赏花灯等一系列“灯”事活动展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赏新疆古“灯”,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和精湛制“灯”技艺。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在这里考古发现的灯具及灯元素文物非常丰富。


  下面这些在新疆出土、发现的文物,虽然呈现的主题不同,但都带有灯元素。


绿地对羊对鸟灯树纹锦

呈现元宵节火树银花景象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绿地对羊对鸟灯树纹锦上就有很丰富的灯文化元素。该织锦应为服饰残片,整体以叶绿色为地,用大红、橘黄及白色,分别织出横向排列的对羊、灯树、对鸟和小株花树等纹样。

  图案以灯树纹为主,树有台座,塔形枝叶。每棵灯树上有6只灯分三层布于树叶间,其边缘用圆点纹和联珠纹,表现灯树绽放出的光芒。灯树台座双侧是两只大角羊呈对跪状,灯树梢和小株花树间有两只对鸟,栩栩如生。这种以灯树为主、动物侧立两旁的构图形式,使织锦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这件织锦是南北朝时期的珍品,呈现了当时元宵节“火树银花”的热闹景象。


贫女难陀燃灯供养壁画

讲述佛教因果故事

  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贫女难陀燃灯供养是典型的灯供养因缘故事。佛教深信因果,认为:今生所受,是前世所做的果;今生所做,是来世轮回的因。这种因果关系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因缘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贫女难陀以灯供养”便是其中的一个因缘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舍卫国有一女名难陀,孤独贫困,她一心想供养佛僧,于是就四处行乞,讨得一枚铜钱换来一盏油灯。难陀将这仅有的一盏灯献给佛,当晚诸灯俱灭唯此灯长明。难陀怀着一颗虔诚奉佛之心燃灯供佛,希望来生可以获得智慧以破除众生的无明黑暗。故她所供之灯任何神力都无法扇灭,保持永久不损不灭,燃烧如新。


  我国古代的灯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灯具不仅用于生活照明,还使用于祭祀和节庆等活动中。 下面的古灯具从一个方面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豆式陶灯

有典型中原文化特点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众多灯具中豆式陶灯数量较多,一般呈黑色,腹部等部位绘有由白色联珠纹组成的俯莲瓣和仰莲瓣。由联珠纹组成的莲瓣图案多见于该地区的墓葬中,这类陶灯上的联珠纹具有典型的中原佛教文化的特点。此类陶灯也有纹饰较为简单的,灯内的灯芯清晰可见。


三嘴白玉灯

似盛开的三角梅

  三嘴白玉灯是喀什地区发现的宋代照明用具中的精品,它由一块完整的白玉雕琢而成,状似盛开的三角梅,灯槽巧妙地设计在三个花瓣之上,可放灯油和灯芯,并由代表花蕊的玉雕紧密连接。

  这盏玉灯既能悬挂当吊灯,也能平置使用。既可以用于照明,也是造型别致的工艺品。兼有照明和装饰的双重功能。


青铜牧羊灯

展示伊犁河谷牧民放牧场景

  伊犁州博物馆保藏着一件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青铜牧羊灯。该灯为战国至汉代时期文物。1994年出土于新源县那拉提乡塔西亚村。

  这盏铜灯的装饰取材于牧民的日常放牧场景。灯盘中心是一位身着短裙做躬身状的牧羊人,左手弯曲放于胸下部,右手握成空拳,右臂做持鞭姿势。灯盘的平唇上有大小相近的11只铜羊,全部朝牧羊人方向倾斜约45度,营造出非常好的视觉效果。根据铜羊造型特点推测,当时居住在伊犁河谷的游牧民族放牧的羊群应以绵羊为主。

  灯具在使用时,将棉花等纤维物做成的灯芯由牧羊人右手的空拳中穿过,恰好充当鞭子,形成牧羊人驱赶羊群的场景。

  由此物可见,当时的游牧民族对小件器物的制模和浇铸技术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


彩绘雁鱼釭灯

藏着古人环保智慧

  在新疆博物馆国博厅里有一件外形精美的汉代彩绘雁鱼釭(gāng)灯。灯高53厘米,青铜铸造,外形是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造型。鸿雁脖颈修长,羽毛柔顺,嘴里衔着一条肥鱼,肥鱼嘴巴大张,眼神惊恐,似在奋力挣脱。釭灯上面的彩绘历经千年,依旧清晰可见。当人们使用灯具时,只需转动灯盘一侧的柄手,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灯罩部位弧形铜片,就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角度。它还设置有防污染的“机关”。其燃料产生的油烟,可以通过雁首颈部位的导烟管融入雁身水体。经过水体稀释,不仅能减轻动植物油脂燃烧带来的刺鼻气味,还能减少或者消除油烟带来的室内污染。

  汉代是我国灯具制造的辉煌时期,尤其是汉代的釭灯(带导烟管的灯)是当时最先进的发明创造。


单柄高足青铜灯

便于悬挂照明

  此青铜灯为宋代文物,2000年从乌鲁木齐民间征集得来。该灯由灯盏和灯座两部分组成,以模制浇铸,整体似一把未有盖的长嘴小壶状。灯嘴内可放置软灯芯,灯盏上部及后侧外部都錾刻花纹,两侧各有一系,便于悬挂照明,灯座呈喇叭状。


  每个时代的灯具,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起居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中国古代灯具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见证,保留了古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演变的具体进程,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值得深入了解与探究。(素材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勒泰地区文博院)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秦金俐]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