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疆 | 伊犁!伊犁!
2024-03-27 10:00:04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品读新疆

赶紧将头探出窗外,

只看到一池绿碧的湖水映入眼帘,

四周开满野花,

草地上布满牛羊,

犹如仙境,

恍如梦里。

点击音频收听《伊犁!伊犁!》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想写一些有关伊犁的文字,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业余时间费九牛二虎之力涂抹的一些文字能偶尔见诸报刊,便自认有了为伊犁作文的实力和资本,更主要的是我对伊犁有着水乳交融、与生俱有的情感。像儿女之于慈母,像爱情之于恋人,无穷无尽,萦绕心怀,便时时有了倾诉的愿望。不知从何时起,有句话被传播得很广: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点题之准,出神入化。但倘若对一个久居伊犁的人,问起伊犁究竟美在何处,却又闪烁其辞,像身居生疏的他乡,又像是对面站立一美丽的女子,只见得人家鼻是鼻,眼是眼,赏心悦目,美丽动人。但要说出如何美丽,便瞠目结舌,眉眼之外,五官之内不知从何说起。

  说起来我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伊犁人,但在20岁之前,我竟没有离开过伊犁,也很少涉足伊犁的山水,对伊犁的风土人情也少有了解。后来我偶尔遇到一些南来北往的外地友人,他们对伊犁的美艳惊慕不已,像是在人迹罕见的偏僻之地突遇一绝色美人,令人炫目,又恍惚得让人无法相信。我起初对友人的褒奖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酒酣耳热之后的溢美之词。但在这几年我稍稍有了一些机会,走访了伊犁的一些山水,又因出差外地踏尘归来,以新的视野重新审视伊犁时,却奇异地发现“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感受却完全不同。

  伊犁之美如出水芙蓉,天生丽质。不必说一望无际的那拉提草原,也不必说丰盈充沛的伊犁河,单是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伊犁门户上的果子沟,便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常常有这样的情景:一辆客车像一只甲壳虫在乌伊公路上缓缓行驶,长途跋涉,尘土飞扬。车窗外是连绵不断的戈壁,车内是昏昏沉睡的乘客,不知行走了多少时辰,梦里不知身是客,却猛地听到汽车“嘎”的一声刹住,车内一声欢叫。赶紧将头探出窗外,只看到一池绿碧的湖水映入眼帘,四周开满野花,草地上布满牛羊,犹如仙境,恍如梦里。你用手猛揉惺忪睡眼,却看见人去车空,满车的人早已雀跃着奔向湖边,撩水去尘。再上车时,气氛竟完全不同,刚刚还是沉闷的一潭死水,此时便清凌凌地活泼起来,不觉神清气爽,一路的劳顿,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在高原上,山谷之地,有这样一片湛蓝的湖水,神秘难测,隐隐之中又觉得是造物主之手笔,妙不可言。如维吾尔族姑娘的明眸,深情地注视着每一位过往的来客,送来圣洁的祝福。又好像好客的伊犁人越过山顶端来的一盆清洁之水,洗濯你旅途的疲惫。

图片

果子沟大桥。赖宇宁 摄

  车过松树头,即入果子沟,抬眼望时,野果夹岸,树满山坡。山路蜿蜒曲折,峰回路转,背负青天,俯首瞰看,但见一车如蚁,却急如星驰,刚出云端,又入山谷,满车的人像是将心攥在手上,忽上忽下,却忍不住将头探出车外,任凭风景的诱惑,惊呼着,欢叫着,用眼睛贪婪地摄取着这一沟的风景。这是伊犁给外地人的“当头一美”,像一个巨大的悬念,从天而降,“美你没商量”,沿途本已熟识而成定格的景物却突然镜头一转,景色大变,猝不及防的美突入其怀,令人目不暇接。冰山一角,未窥全貌。

  如果你深入伊犁的腹地,去那拉提、库尔德宁、唐布拉、喀拉峻、昭苏大草原,你会更加被伊犁的山水所陶醉。因此,伊犁之美首先在于山水之美。这自然像一个美人,首先有了容颜的美丽,吸引了四方的目光,再细究其内心的品质。这几年伊犁的山水之美,的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每年旅游旺季,游人便纷至沓来。特别是南疆来的人,对山水秀美的伊犁更是羡慕不已,同时也“愤愤不平”,埋怨上苍,一域之内,景色大异,竟是如此不公。作为伊犁人,自豪的同时,决不能辜负了这片自然的厚爱。

  伊犁除了自然之美,更有风情之美。如果说喀什的风情是古典的,那么伊犁的风情便有了浪漫的色彩,似乎还有一丝蔚蓝色的俄罗斯气息。在伊犁的苹果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晚风轻轻地吹拂,弯弯的月亮刚刚升上天空,四周布满了闪烁的星群,苹果树下会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一群欢快的青年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塔什科瑞克乡果园是伊犁较大的一座果园,每当黄昏将至,伊犁河水就如被涂上一层玫瑰色的绸缎在天际展开。这时,在伊犁河大桥上,总能看到一对对结婚的新人在伊犁河边合影留念。小伙子英俊挺拔,身着西装;姑娘两颊绯红,一袭白裙。他们款款地从一辆叮当作响的“六根棍”马车上下来,手挽手,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走进甜蜜的果园。试想一下,在铺满红地毯的苹果园里举行婚礼,有欢快的手风琴声随风入耳,该是怎样的一种浪漫。

  伊宁的小巷也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独特的美。如果说伊犁的山水是一种大美,那么伊宁的小巷就是一种细节的美。轻描淡写,不着雕饰,却婀娜无比,自有一番风韵。小城伊宁,因其美丽,曾先后被人称作白杨城、花城、苹果城。随着城市的建设,小城固有的美丽似乎正一天天远去,但小巷却很好地保存了小城的风貌。如果你有闲暇光顾小巷,你会发现正在消失的白杨、花木、苹果树在小巷里竟然随处可见。因此,我偏爱伊宁的小巷,小巷最能体现伊宁的风格。

图片

游客在伊宁市六星街小巷打卡拍照。史恭敬  摄

  传统的维吾尔族人家多生活在小巷之中。小巷浅浅的,庭院却深深的。窗前万紫千红,门前小溪潺潺,白杨挺拔。首先映入眼帘的必定是满眼葱绿的葡萄架。房前屋后,清扫得干干净净,似乎像刚刚飘过一层细雨,地面轻轻挥洒了一壶清水,遮了浮尘,清清爽爽。正午的阳光透过枝蔓在架下织成一个不规则的图案,不一会儿又改变了造型,仿佛像一个大师在随意地涂抹着什么。架下必有一花毯,小憩之用,有一只花猫横卧其上。一只摇篮在风中轻轻地摇动,令人想到遥不可及的童年。再往里走,有红杏出墙,果树满园,枝繁叶茂,似开始坐果,微风一吹,便闪出小小的秘密。小巷的尽头必定会有一个馕坑,用草泥土坯砌成,有人在烤馕,炉中闪着红火,吐着热气。一个维吾尔族大婶用毛巾裹了头顶,半截身子伸进炉内,用一铁钩猛地拎出一热馕。圆圆的,像炉内生出一轮红日,再细看时她身边竟完全被金灿灿的热馕包围,像闪着金币。整个小巷都充满了诱人的香味。偶尔会碰见一女子迎面闪过,模样极为俊俏,眼深眉长,唇红齿白,身材不肥不瘦,让你仿佛感觉遇到了歌曲中的阿娜尔汗。

  啊,如果你来伊犁,千万别忘了光顾伊宁的小巷。小城故事多,小巷风景美。(素材来源:伊犁融媒体中心)

  作者

  松龄,本名崔松龄,中外散文诗学会新疆分会副主席,伊犁首届文艺奖获得者。著有诗集《西部回声》(与人合作)、《纸上伊犁河》,出版文化丛书《影像伊犁纪事》。

主播 周佳蓉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副秘书长,少儿语言艺术教育工作者。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