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哈密大河古城:再登戍边楼,犹记甘露川
2024-05-14 21:52:0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夏初的东天山脚下已露出草肥水美的容颜,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镇的旷野上,一座唐代古城身影掩映在残存的城墙中……这曾是什么地方?走进哈密市博物馆的古代文明陈列厅,在大河古城单元就可以找到属于这座城池的故事。

mmexport1715576187720_edit_70383664962175

哈密市博物馆大河古城展台 哈密市博物馆提供

一个看似普通的灰色陶罐静置在展台上,它没有出彩的样貌,并非贵重材质,曾经或许只是一件屯垦军民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但通过它及旁边的犁等农业用具,今天的人们或许可以看到这里在唐代作为“粮仓”的模样。

大河古城所在的区域一马平川水源富足,土壤肥沃是农耕的优选之地,曾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甘露川。古城之名为“大河”,就是因为城边有源自地下水涌出形成的河。这是哈密市目前已经发现的古代城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城址。

《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兵三千人,地五千亩,马三百匹。”由此可以看出,甘露川这片地区不仅是唐军戍守西域的重要驻地,而且依靠自然条件优势进行了大规模屯田。

根据“可策应北庭,防制突厥,有屯田之利,养马之便,军事地位显著,且城墙高大,便于防御”分析,结合考古发现的遗迹、出土遗物,大河古城被认为是唐朝伊吾军的驻地。

mmexport1715569164510_edit_70334950709578

大河古城中发现的陶罐 哈密市博物馆提供

唐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时,先后设置了伊州(今哈密市一带)、西州(今吐鲁番市一带)和庭州(今吉木萨尔县一带)。随后为加强伊州军事力量,在伊州设置了伊吾军。

“遗址中有军士用的盾形和长方形铁铠甲片,还发现了大量马骨,在全部兽骨中占近一半,证明这里曾有数量不少的军队和马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永强说。

从周边分布的大量烽燧也可看出,大河古城在唐时的重要军事身份。新疆长城资源调查显示,古城的西北部、北部分布着20多座唐代烽燧,包括石板墩、白墩、大红山北、岔哈泉、中湖村、阔吐尔烽燧等。

大河古城由两座东西相连的城组成,西城比东城建的早一些,从考古发现看,两城的职能并不同,西城应该是古城的指挥管理中心兼具屯兵之用,而东城则以养马和战时防御为主。

西域与中原地区距离遥远,驻军的生活补给不能全依赖唐中央调配,便“屯田戍边,自给自足”。一方面减轻了朝廷负担,避免长途运输风险;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居民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活条件,进而稳定社会,稳固唐对西域的治理。

IMG_20240514_080507_edit_89625304099864

大河古城遗址的一段城墙 资料图

《唐六典》记载:“安西二十屯……伊吾一屯,天山一屯。”伊吾军种地一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50公顷(5000亩)。在遗址中考古人员采集到很多大型陶器、石磨盘,这都证明曾经这里有较大的粮食生产和加工规模。

艰苦的戍边生活中,伊吾军将士如何排解孤寂和枯燥呢?大河古城中的遗存似乎给出了一些答案。遗址出土了很多马骨,其中一件是马的髋骨,有明显被人工打磨过的痕迹。根据模拟实验后,它被认为是军士们做的游戏玩具,可挖、可撬。

唐代诗人骆宾王曾在伊吾军驻地经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也感受到他们忠心固边的情怀于是在《夕次蒲类津》中写下: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如今,通过智慧数字技术,来哈密市博物馆的观众能够在MR眼镜支持下看到更真切的昔日景象:人们在田地里耕作,在作坊里晒谷、磨面,在烽燧上瞭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秦金俐]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