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点击音频收听《教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作家梁晓声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平等待人,将心比心,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所谓修养,就是从一个个小细节里修炼出来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教养的行为?
注重沟通细节,给对方尊重的感觉
比如,一般以“我能理解你....样的感受”“我明白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开头的句子,会比“你干嘛要这么想”“你就是庸人自扰”之类的语态,让人舒服得多。你否定对方的感觉,实际上是在传递无法共情的态度。
沟通有时候不是为了论出对错,而是为了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尽量让自己的表达温暖有度,对方才能真正接纳你说的东西。
懂得换位思考,不给别人添麻烦
曾有一对杭州小夫妻,退出租房的时候,惊艳了所有人。他们把屋子收拾干净、打扫如新,将一套整洁的房子归还房东。这对小夫妻说,他们在杭州搬过几次家,每次离开前都会打扫干净,毕竟“有的房东年纪很大了,自己打扫不方便,有的房东还在外地,后面还有租客要进来……”
在心里给他人腾出便利的人,有一天,别人也会为他种植鲜花。
不倨傲,知道帮扶弱者
习惯了大人拿乞丐“吓唬”孩子,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跟他们一样。有一次却听到一个父亲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有工作能吃上饭。
你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教养的体现。
不显摆自己的“明白”
不炫耀自己“什么都知道”,做个不去戳穿魔术的人,不去拆解童话的人,听相声不刨活的人,看剧不提前剧透的人,适时按捺住自己的表达欲,会倾听对方的人。
善待小生命
下班回家,一只迷茫的小奶猫误入车流,我和身边的人都在焦急观望。这时一名路过的骑手发现后,怕它被车碾轧到,专门折回,在没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成功将它救起。有路人给他鼓掌,他非常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能救一个小生命,是他的福气。
一个人的修养无关职业,无关身份,仅仅是他灵魂底色的样子。
能察觉别人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化解
修养是什么?我能想到最好的答案,是《红楼梦》里的一处描写。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临走时,平儿来相送,并给她带了一些旧衣物。
平儿说:我送给你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哪里话,这样好的东西,我还弃嫌。我就用银子,也没处买这样的去呢。只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负了姑娘的心。
平儿笑道: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
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无论是自己说衣服破旧,还是主动“讨要”,平儿都是为了给刘姥姥一个台阶下。真正的修养,不因自己的身份就居高自傲,而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细节处的温柔,最动人
一个人关门的力度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
上厕所的时候,想到下一个用的人;
不用手指头指着别人说话;
他人给你倒水时,可以用手扶一下杯子,以示礼貌,而不是干看着;
扔垃圾的时候,想到将垃圾送到垃圾场的人、回收运输的人、处理垃圾的人;
洗完澡的时候,想到下一个人盥洗时的环境感受;
公共场合追剧听歌,自觉戴好耳机;
不故意多占位子,给别人留一个休息的地方。
当你愿意为别人行一个方便,别人自然愿为你打开一扇门。(文/央视新闻)
温宿县融媒体中心主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