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旺厅藻井式天花板和镂空的天窗。王聪延供图
品读新疆
这座距今已近百年的院落遗址
以其突出的中华文化视觉形象
证明了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
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
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点击音频收听《百年院落》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有一座非常气派的近百年院落。院落的主人吐尔迪·阿吉1915年开始修建这座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维吾尔民居优点于一体的别墅式建筑,1929年方才竣工。院落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1平方米,初建时有72间房屋,现存10间房屋。
它被修建在地势较高的台地上,比四周的村落、公路、农田高出约2米。远远望去,一座规模较大的平顶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院落入口处有一个八级台阶,我们拾级而上,推开一米多高的木质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院内葱郁的柳条半遮半掩之下的土木建筑。古树的部分树心已空,但仍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要两个成年人拦腰才能抱得过来,粗壮的枝条也把古树压弯了腰。古树边有一个很大的坑,有台阶可以下到坑底,坑面上有一座横跨的木质小桥,下有一米多高的木桩支撑桥面,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还有小桥?经了解,原来这个大坑以前是蓄水池。在这个距离沙漠10公里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大的蓄水池。
院落外观。王聪延供图
从外观上看,院落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土木结构建筑,只有一层。庄正面和侧面的廊檐下有廊柱和招待宾朋的“束盖”炕(这是阿以旺民居特有的炕,不仅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每两个廊柱间有两至四个伸出墙面且精心雕刻的撩檐枋、下端的额枋处雕刻着精美的镂空图案,它们与墙体、木质门上的镂空图案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院落内部呈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维吾尔民居合璧的装饰风格。中国传统工匠必备的榫卯工艺在这座建筑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古建筑中的屋顶、横梁、顺檩、椽子、立柱等主要木质结构部分,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完全采用榫卯工艺严丝合缝而成。院落由气派的大厅、会客厅、厨房,主卧、客卧、通道、仆人卧室、库房、牲畜圈等组成。主客、卧房既有房屋本身应有的居住性、舒适性和实用性,还兼具艺术观赏性,使院落成为一座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院落的建筑结构来看,主体采纳了中原地区抬梁式的建筑结构。一些房间的屋顶借鉴了中原传统建筑中的卷棚顶结构,这样既方便了会客厅屋顶抬高、设计镂空的天窗,增加会客厅的透视度,还从外观上会客厅与其他平屋顶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由于屋内木制结构多,增加了房屋的坚固性。以两间能代表和田传统民居的阿以旺厅(位于中心庭院位置,是一间独立、带有天窗、宽敞明亮的大厅)为例,厅内有许多木质立柱与椽子,支撑起房屋的部分重量,每两根立柱间的额枋和立柱夹角处精雕细琢的雀替,既加固了房屋,也增添了屋子的观赏性,使这座院落做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从文化艺术角度来看,院落从整体的装修风格到局部装饰品的采用,处处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民国时期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上层社会的浸润。比如大厅、阿以旺会客厅和客卧的天花板均采用中原坛庙建筑中的立体式藻井顶棚风格。工匠们用半圆柱体实木一片一片紧密拼铺而成的正方形和矩形立体式藻井天花板,使大厅和阿以旺厅的天花板显得格外豪华气派;客卧的藻井天花板是规则六边形,上面以彩绘装饰,为整间屋子增加了鲜艳的色彩。再比如,大多数房间的额枋处都雕有不同的图案,有浮雕、阴雕和镂空雕等,工匠们手艺精湛,雕刻的图案和纹饰精美,对房间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房间的墙面上绘有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花草、盆景、西式挂钟,还有阿拉伯文、察合台文、美术字等。壁画中内容最丰富的是汉式博古画,一朵朵鲜艳的牡丹花、荷花、兰花、石榴花等被栽种在各种器型的花瓶、花盆中,姹紫嫣红,甚是好看。在传统文化中,牡丹花象征着富贵,石榴花象征着多子多福、金玉满堂,兰花和荷花均有“花中君子”的美称,象征着品质高洁典雅。如此之多的汉式博古画被集中展示,可见院落主人对中国传统名花有着独特的品鉴力。
有一幅壁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株貌似牡丹的鲜花被栽种在一个方形花盆中,花盆的侧面还书写着貌似“广”“源”和“福”的隶书汉字。当地人喜欢把花栽种在圆形花盆里,很少使用方形花盆,这幅壁画反映了吐尔迪·阿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颇有研究。
百年院落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吸收还体现在室内门、窗及空间隔断的装饰风格上。主入口处的门为实木双扇门,次入口处的门采用的是中原地区常用的木棂花格门扇,大厅通往第一个阿以旺厅的门采用了维吾尔民居特有的拱形门,在门框和门板间用镂空木雕花加以填充,门体从下往上三分之二处以上设计了门梁与房梁的过渡部分——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亮子,使房间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和采光效果。室内窗户的设计也独具匠心,既有密拼花板窗、格栅天窗,也有整体镂空花板窗。每扇窗户上部的亮子图案精美,是院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由于两间阿以旺厅面积较大,主人通过安装隔断把房间做了分区,增加了会客厅的功能性。木隔断上的镂空图案也使整个房间显得更加灵动,大大提升了房间的装饰效果。
院落在修建时除了追求艺术效果,更具备实用性。比如考虑到和田常刮浮尘、风沙,夏季酷热的气候特点,专门把窗户安装在庭院内侧,这样既增加了整体通风性能,还避免了房屋容易积灰尘的弊端,可谓是匠心独具。再比如,工匠们通过修建镂空天窗将客厅的屋顶抬高,使客厅更加宽敞明亮,增加了房屋的舒适性。喜欢结交朋友的主人在会客厅四角都打造有炕床,宽敞舒适的炕床是他与宾客们喝酒聊天、载歌载舞的地方。会客厅的墙面上修建有壁炉和烟道,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在壁炉下放上火盆取暖,人们在这里谈笑风生,好不轻松惬意。
这座距今已近百年的院落遗址,以其突出的中华文化视觉形象,证明了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王聪延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