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我国古代社会,铜镜不仅是人们的日常用具,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印记。
近日,作为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重要场馆,新疆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联手,在“国博厅”为观众呈现了“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展览精选了244件展品,通过“鉴于止水”“清质昭明”“湅治铜华”“清光宜远”“玉台影见”“刻镂文章”6个单元内容,向人们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铜铸造工艺、审美情趣、民俗信仰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展览现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镜里千秋”中的千秋,是指所展铜镜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此外,和唐代的千秋节密切相关。唐玄宗时期,在千秋节这天,各地官员要向皇帝献上精美的铜镜,与此同时,皇帝也要对四品以上的官员赏赐铜镜。这一时期的铜镜被称为“千秋镜”,有千秋万代、国运昌盛之寓意。
走进“国博厅”,每一件铜镜都犹如时光雕刻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属于它那个时代的文化密码。
6月27日,观众在展厅观赏铜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最早的“镜子”长啥样?在展厅第一单元的展柜中,一件陶鉴向人们揭示了镜与鉴的历史渊源。原来铜镜在古代也称“鉴”或“照子”,人们最早是用自然界的水面来映照面容的,而后又用陶鉴盛水照面装扮。后来受到铜制工具表面成像的启发,发明了铜镜。
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铜镜的铸造和使用开始兴盛,成为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这一时期铜镜出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形制多为圆形,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装饰手法,羽状纹铜镜、花叶纹铜镜、山字纹铜镜、禽兽纹铜镜、蟠螭纹铜镜等,都是这一时期流行铜镜。
“四凤四鸟纹铜镜”是这一时期代表性文物。其主题纹饰为回首勾喙四立凤,凤头居中,长颈卷体,勾喙弯曲大。这件铜镜因纹饰简洁夸张,极具艺术性,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观众在互动屏幕前了解“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文化内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汉代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时期,铜镜在这一时期迅猛发展,出现全国性的铸镜中心,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形制依旧以圆形居多,镜背装饰突出主纹,铭文成为镜背装饰的一部分,也是这一时期铜镜的一大特点。
西汉时期的“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铭文铜镜。此次展览充分利用国博三维扫描成果,用多媒体、互动屏等展览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这件文物。
观众站在互动屏前,只需用手指点击互动屏上的结构讲解、纹饰展示、铭文解读、三维展示,就能全方位了解这件铜镜的文化内涵。该铜镜出土于湖南长沙伍家岭,镜背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间饰兽首纹。镜背纹饰由一周双线弦纹分为内外两区。方框外饰博局纹中的T形纹,间饰羽人、玄武、朱雀、瑞兽等。外区间饰朱雀、青龙、独角兽等瑞兽。镜缘铸有五十二字铭文,表达了人民希望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愿望。
到了隋唐时期,铜镜发展进入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铜镜造型多样,纹饰题材丰富,以动植物题材为主,形制虽以圆形为主,但同时出现了葵花形、菱花形样式的铜镜。此外,人物故事镜、诗文谚语镜等在盛唐时期也较为流行。
观众正在通过展厅中视频了解铜镜的历史文化。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飞天云纹葵形铜镜”是一件极具盛唐气象的铜镜。八出葵花形,圆钮,镜钮两侧各一飘逸上升的飞天。飞天面颊丰腴,含蓄微笑,与同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贵妇面貌无异。铜镜上方正中饰四道弦纹,其上拔起数座高低起伏、云雾缭绕的仙山。镜钮下方亦是一片重岩叠嶂的群山,高低错落有致,正中山峰处长有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
唐代是我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鼎盛期,以飞天为主题纹饰的铜镜及绘画作品在盛唐时期十分流行。飞天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的表现手法和印度笈多时期的特征,和当时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逐渐形成了丰满绚丽的唐代美人风格。
展厅中的唐代“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复制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在众多唐代铜镜中,有一枚“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复制品)被誉为“中国最美铜镜”。这件铜镜因制作工艺精湛、画面栩栩如生,吸引了很多观众拍照观赏。画面中,两名高士正坐于花树下弹琴饮酒,花树周边清风明月,禽鸟起舞……
和其他铜镜不同,这件铜镜工艺特殊,其先用螺蚌贝壳雕制而成图案,按设计要求粘贴于素镜背面,然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这种螺钿镜流行于唐玄宗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之后较为罕见。
宋元时期,铜镜的实用功能更受关注,商品化趋势明显。由于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不同民族传统融入,铜镜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花鸟纹铜镜、双鱼纹铜镜、双龙双凤纹铜镜、故事镜和各类铭文镜最具特点。
展厅中的唐代“飞天云纹葵形铜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明清时期,官方铸镜数量大,民间铸镜也有很多,除了常见的花鸟、故事题材外,多纪年镜、吉语镜、仿古镜等在这一时期较为流行。清代,随着玻璃镜的大量涌现,铜镜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将持续展览至9月18日。为了配合展览,国家博物馆根据展览内容组织了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知识和讲解培训,还特别策划了“镜里千秋——青铜镜之美”专场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古诗文里的青铜镜”“文字镜的由来”“青铜镜的发展变化”“青铜镜的造型和纹饰”“青铜镜制作工艺”等主题内容,全方面介绍青铜镜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打磨青铜镜”和“螺钿镶嵌青铜镜”的手工活动,拓展人们对青铜镜之美的认识,感受蕴含于青铜镜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