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2024下半年,在单位必须戒掉的3种情绪劳动
2024-07-11 22:30:15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夜读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才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点击音频收听《2024下半年,在单位必须戒掉的3种情绪劳动》


  这是不是工作时的你?

  工作一天,感觉也没干啥,已然筋疲力尽;

  下班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谁也不想理;

  周末刚过,一想到工作,就打不起精神。

  不管大小,只要跟“工作”有关的事儿,你只要想到,下意识就会觉得“疲惫”。

  这种“疲惫”真的正常吗?

  《人性的优点》一书中指出:“工作中,真正难以恢复的疲累,往往都是受心理或情感因素的影响。”

  因为在上班过程中,除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外,我们还需要付出第三种隐形劳动——情绪劳动。

  很多时候,真正拖垮我们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过载的情绪劳动。

  2024年下半年,戒掉不必要的情绪劳动,把精力放在推进工作上,才可能在单位干得游刃有余。

  1

  “我一定是哪里没做好!”

  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在一片大森林里,巡查员狐狸因为工作干得尽职尽责,深受国王狮子的偏爱。

  有一次,狐狸在执勤的路上遇到了狮子。

  它主动上前打了声招呼,但狮子看都没看它,便径直走开了。

  狐狸因此犯了愁:“国王和平时不一样,它好像在生我的气,一定是我哪里没做好!”

  它边走边想,一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水坑陷阱里。

  此时的狐狸,没有立刻呼救,而是继续沉浸在“工作没做到位”的胡乱猜想中,以至于错过了几次向路人求助的好机会。

  等到第二天被发现时,狐狸已经奄奄一息,差点冻死在水坑里。

  原来,狮子经过狐狸时,因为思考事情入了神,没有听到招呼声,并不是故意不理它。

  而狐狸却因为想太多,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环顾当下,有的职场人如故事中的狐狸,自我怀疑,反刍不前;而有的人转念、总结、不断行动,最终寻得了良方。

  余华曾在访谈节目《保持对话》中坦言,自己写作40年,也内耗了40年。

  写作之初,稿件频频被退,他一度自我怀疑,不知是否应该继续写下去。

  有了一些名气后,他又纠结于如何写出更加打动人心的故事,常常心中想了千万遍,行动上却迟疑不决。

  他形容内耗和写作的过程很像,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寻找一种出口。

  寻求出口之路固然不易,但想要摆脱当下的困境,唯有冲云破雾,在行动中找到答案。

  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余华将内耗化为动力,在一字一句的反复推敲中,写出了《活着》《兄弟》等多部经典佳作,迎来了属于他的人生出口。

  他在访谈中总结:

  凡事都有两面性,很多时候,内耗是一种消极情绪,但往深层次讲,内耗也有积极的一面,源于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

  面对工作中的自我否定、犹豫怀疑等内耗情绪时,不妨学习余华的心态:

  接纳自己的内耗,并持续行动。问题的出口找到了,内耗便结束了。

  2

  “您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最近,小A因为工作愁眉不展。

  原来,她来到现在的公司已经一年有余。

  刚入职时,为了与同事处好关系,只要大家有事找她,她来者不拒——下楼代买咖啡、帮领导做PPT,帮同事优化方案……

  时间久了,她心中不甘愿,却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开口回绝。

  直至年中评估,评优的名单里唯独落下了她,她才幡然醒悟:

  “无边界的忍让,换不来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却让自己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拉扯中,也实实在在耽误了成长。”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对“边界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悬崖的边界很清楚,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是水的边界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工作不被“别人的事”侵占,你就需要建立清晰的边界,否则被越界的困扰是必然发生的。

  《人民日报》发文说:“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才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在单位也该是如此。

  明确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尊重自己的感受,守住自己的底线,勇敢地说“不”,哪怕从一件小事开始。

  3

  “我都行,你们安排就好。”

  一位微博网友曾向某大V求助:

  “在单位因为业务能力强,被领导器重,受到同事的排挤,心里很难受,不知道怎么调节?

  “比如他们一起吃饭不叫我,有事情单单不和我说,一起聊天时不搭我的话。”

  大V表示不解,问:“你出来工作是为了什么?交朋友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职场本身是一个利益场:

  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事,是幸事;但是如果因为优秀被排挤,则往往是利益使然,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没有必要放低姿态,刻意强融。

  牛羊才会结队,猛兽从来独行。

  如果仅仅因为害怕不合群而勉强自己进行社交,盲目地讨好别人,除了增加额外的情绪劳动,对自我提升毫无作用。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都在用“不合群”的时间去精进自己。

  自媒体从业者欢欢也曾公开分享过她的“不合群”经历。

  进入职场后,为了快速融入集体,她频繁参加各种聚会。

  听同事谈论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嘴上要扯着笑;

  听一群人讲八卦,明明很无聊,却还要一直问“然后呢然后呢?”

  一起点饮料,同事们都选咖啡,自己不喜欢,但还是会说:“我都行,你们安排就好。”

  生怕自己显得不合群。

  但是慢慢地,她发现,刻意合群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内心的孤独和疲累。

  痛定思痛,后来她不再追求低质量的合群,不再盲目讨好别人。

  而是重新审视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提升自己。

  几年后,她的收入翻了几倍,职场角色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升级成了拥有20人团队的创业者,身边凝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不是一个频道的人,强融也只是一场落寞。”

  在单位,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距离是:合则悦,不合亦坦然。

  不刻意合群,专注自己,提升核心能力,才是正确的职场生存法则。

  4

  《权力心理学》一书中说:

  “真正因生理消耗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我们所感到的疲劳绝大部分来自情绪。”

  在单位,想要走得长远,走得舒心,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察觉,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自我内耗时,接纳情绪,在行动中突破自我;

  对方越界时,守住底线,在拒绝中保护自我;

  被人排挤时,不必强融,在专注中提升自我。

  2024已然过半,在单位忙碌着的你或许并不轻松。

  格局打开,站在人生的高处,如同《读者》上说的,一个人一生大概有30亿次心跳:

  生命的有限性让人生的意义变得更为深刻动人。在每个心跳的瞬间,我到底是谁,又应该如何行动,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抉择。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这样说:“我们都是星尘,但我们用双手抓住了自己的命运。”(文/初一)


主播:光静静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主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