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新疆 | 蕴藏在昆仑神话里的中华文脉
2024-07-17 11:00:37 石榴云/新疆日报

  王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研究成果为人类史、文化史和文明史的进程贡献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征程中,凝心聚力地贡献新疆方案、新疆智慧和新疆力量,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挖掘新疆大地上的中华文脉内涵,彰显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众神栖居昆仑,是中华文脉多元一体精神的集体记忆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昆仑有神话昆仑和地理昆仑,早期的神话昆仑足迹广布各地。汉武帝将于阗南山和葱岭(帕米尔高原)钦定为昆仑,就将上古昆仑神话落定于地理实体,实际上也是大一统的西汉中央政权对西域的认定。神话是一个民族最悠久、最古老、最坚韧的文化生命之根。而昆仑神话是华夏文明之源,是华夏文化的根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创世记录。在中国古典神话的大观园中,昆仑神话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广为流传的昆仑众神故事主要有: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钻木取火、伏羲始作八卦、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创世、西王母与东王公、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穆天子神游、王母蟠桃会等。

图片

昆仑山。图源:网络

  由此可见,昆仑是众神的乐园,众神栖居昆仑,是中华文化的远古精神象征和文明记忆,体现的是多元一体、兼容并蓄、日益趋同的文化特点,表明中华文脉从一开始就携带了交融互补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民间神话也是昆仑文化大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广为流传的《山海经》,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的《创世女神》等。其中,藏族学者岗·坚赞才让经过对比汉藏史料、神话传说,认为藏族信奉的女神贡曼杰姆和西王母是同一人;《创世女神》里的“天神”,维吾尔语发音是“腾格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以及蒙古族的语言中都有这个词,维吾尔语“腾格里山”就是“天山”之义,是其高山崇拜在语言中的沉淀。

  中华文脉这种交融互补、开放包容、大一统的文化基因,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从未中断过。各民族在共生共存、交融互补的过程中,形成了血脉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联系。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汇流于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式样。众神栖落新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新疆这样,并行过如此众多的宗教,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相互影响,和睦共处;克孜尔千佛洞里的东西方众神相互吸纳、融合,各自欢娱。

  当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谱“民族团结一家亲”,就是赓续昆仑文化的当代写照。由此可见,昆仑文化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成为凝聚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成为连接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成为新疆各族人民汇聚磅礴之力建设新疆的精神基石。

  西王母形象多变,是中华文脉向往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不同时代赋予西王母新的元素和内涵。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流传最广的大神,其形象最早出现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其时,西王母头戴装饰,长着豹一样的尾巴、老虎一样的牙齿,且善于啸叫,她是管辖五刑的半人半兽神灵。到《穆天子传》时,她已经是一个可以与周穆王对话的美丽女王。在《庄子·大宗师》里,她化身为得道的仙人。在《淮南子·览冥训》中,她给了后羿“不死之药”。在《大戴礼记》中,她曾向帝舜献“白琯”。在《汉武帝内传》中,更是变成了“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的丽人。至东汉,西王母神话的世俗化达到了顶峰,她变成了具有母性慈悲,为百姓降雨、在瑶池开蟠桃会的金母。在明代《西游记》中,她又成了雍容华贵,仪礼天下,举行蟠桃宴大会众仙的主人。而在民间传说中,她变成了拆散牛郎和织女的封建卫道士。在漫长的发展中,她的形象逐渐完成了宗教化、民间化、世俗化的转变。西王母丰富形象的变异,表达了不同时期民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也表现了向往美好生活是任何时代人们的共同愿景。正是这种紧跟时代的创新元素的融入,完成了西王母神话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价值观的蝶变。

图片

昆仑山。图源:网络

  3000年前,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席间不仅互赠珍贵礼品,而且对歌答谢,双方不仅有物质层面的交往,也有精神层面的交往沟通,至少从侧面说明:在西周前,中原与西域已存在物质和文化交流。以西王母为代表的西域与中原血脉相连的历史记忆,已经以多种方式铭刻在了新疆大地上。例如,古称瑶池的天山天池,就承载了“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集体记忆,如今各族人民走进天池,无不被西王母的“洗脚盆”所陶醉,阜康天池“西王母神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已成功申报;历代文人墨客在天山天池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丘处机称天池“名镇北方为第一”,李商隐发出了“穆王何事不重来”的千年之问,于右任写下了“月下瑶池雨后山”等名句。

  文物考古更是向西王母献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巫新华所带领的科考团队对距今3000年前的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有了新认识,他们认为岩刻画中的女神崇拜文化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现的青铜树形器中人像以及文化内容高度关联,并与中国早期西王母文化的起源直接关联。此外,岩刻画还与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女神崇拜、太阳崇拜、天梯神树崇拜、天柱山岳崇拜、天崇拜等文化一脉相承,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化共同体现象。

  漫漫玉石路,是开丝绸之路先河的古老奠基之路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然张骞凿空……”因此,后人把汉朝张骞称为“凿空西域第一人”,把张骞通西域而开辟的中西方商道,称为丝绸之路。但据神话、文献和考古互相印证,在丝绸之路开辟前,就存在玉石神话及贯通中原和西域的“玉石之路”。玉石神话是中国神话文学中最早的成员,它对中华文明价值世界建构具有原型编码的作用。通过研究昆仑文化中的玉文化,是解开华夏文明发生和传播的一道有效路径。玉石神话主要有:黄帝播种玉荣、大禹获赐玉圭、夏启佩玉璜升天、姜太公钓得玉璜预知天命、周穆王求见瑶池西王母等。由此可见,在青铜时代之前,玉器就是当时华夏社会建构精神权威的主要对象。

巍巍昆仑。图源:网络

  据可靠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实,实际上,是先有“玉石之路”的冲锋陷阵,才使“丝绸之路”天堑变通途。例如,古文献《玉海》《竹书纪年》《尚书大传》《大戴礼记》中都有黄帝或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琯等传说,这些传说在考古中也得到了印证。例如,从距今4000年前的黄河上游“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商代就已经有一些优质和田玉材料少量输入中原地区,这是目前西域与中原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最早见证。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发掘出的玉器,基本上都是新疆和田玉,有力地证明了殷商时代西域与中原之间以玉为媒介的频繁交往。另外,江苏徐州狮子山的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墓中,出土一件拼接得天衣无缝的金缕玉衣,玉衣全部由新疆和田青玉制成。此外,原藏于新疆博物馆的约史前4000年的两把楼兰玉斧都由和田玉制成,这说明楼兰玉生产和艺术早在《史记》记载的楼兰国时代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因此,“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驱,在其之前就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你来我往。如果没有中原文明玉石神话的驱动,和田玉石就不会克服万难,跋山涉水走进中原,成为富有灵性和品格的精美玉器;也不会有建于两汉时期,象征西玉东输盛况的标志性建筑——玉门关;更不会有华夏文明“化干戈为玉帛”和“君子比德于玉”的核心价值观。由此,西玉东输数千年铸就的“玉石之路”,不仅开了丝绸之路的先河,而且为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进程。

  “八卦”扎根新疆,是中华文脉兼容并包精神的活态传承

  昆仑神话中伏羲始作八卦,“八卦”见于《周易·系辞下》,在后来的道教文化中发展出了“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道教八卦学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设八卦阵。最早记载于《三国志》的八阵图虽已失传,但唐代诗圣杜甫作诗《八阵图》赞“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光辉”。八卦落户新疆源于金代元初道士真人丘处机游历天山时,在伊犁特克斯确定了“八卦城”的核心位置。民国时期,又根据《周易》八卦“后天图”方位设计而建成。城中心向外辐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条大街,因此被称为有形的《周易》。特克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八卦城,如今,这里的各民族和文化,在八卦城宽阔的怀抱中相互融合、发展,枝繁叶茂。城内路路相通、街街相连的八卦放射圆形布局,即使不设红绿灯,交通也井然有序。可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脉在八卦城里并育、并行、融通,真可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万物同”。因此,“八卦城”也应该成为谱写新疆华章的符号之一。

昆仑山。图源:网络

  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几千年来,“大一统”观念已持续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基因,在此精神的凝聚下,古往今来,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大中华壮歌。“昆仑”是各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和标识,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祖国边疆历史的“活化石”。为了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新疆当代华章,就要深入挖掘、阐释、转化“昆仑”大系统的文脉资源。

  深植新疆大地上的中华文脉资源不胜枚举,繁花似锦,相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中华文脉宝藏在天山南北会开出更加芬芳的绚烂之花,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新疆方案。(作者系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