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澜丨和田的丰美与璀璨
2024-07-18 10:15:43 石榴云/新疆日报

  高芳

  提起和田,脑海里同时会涌出许多词语和事物:和田玉、昆仑山、桑皮纸、长寿乡、尼雅遗址、艾德莱斯、和田夜市、玉龙喀什河、“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信息密集,不可胜言。它属于那种你也许一时下不了决心前往,而一旦去了,便终生难忘的地方。它像一枚被时光反复打磨和包浆的美玉,外表朴素古拙,内质晶莹丰润。在那里,传统与现代毫不违和地共生着,焕发出独特而又迷人的光彩。

  和田古称“于阗”,玄奘音译为瞿萨旦那,意译“地乳”,是大地可以流出乳汁和蜜的地方。清代萧雄的《西域杂述诗》里记叙:“东走长途葱岭边,平开沃野是于阗;六城烟雨生金玉,鸡犬桑麻别有天。”直至那句著名的“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可见从古至今,人们眼中的和田都是神秘富饶、魅力独具又不可或缺的。“金玉之乡、瓜果之乡、歌舞之乡、地毯之乡、美食之乡”……这些毫不吝啬加诸其上的命名,似乎还可以继续延展。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群1号遗址出土的毗沙门天残像上部。资料图

  和田的历史如陈年老酒,绵远悠长。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考证,和田是佛教传入中原和亚洲的第一站。“佛”字是从古代和田语演变而来的,“阿弥陀佛”即是古代和田语梵语的音译。尼雅、安迪尔、圆沙、丹丹乌里克、热瓦克、达玛沟佛寺、山普鲁古墓群等遗址证明了和田曾经“佛寺林立,僧侣如云”的过往,这些文化遗存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印证了人类四大文明在这里的交融汇集。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所说的那样,“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了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和田,就躺在这个“摇篮”里。

  在汉唐文明的烛照之下,作为西域重镇的和田成为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烽燧戍堡、车马驿站,中原政府的不懈努力,为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做出最强有力保障。一时间,锦衣华服的客商、孜孜求法的僧人、期望建功立业的军旅,熙来攘往、接踵而至,充塞于这片遥远寂静的土地。历史上,于阗画派在唐初入侍长安,将西域绘画新技法传入中原,不仅刺激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其影响远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于阗“国尚乐音,人好歌舞”,《西京杂记》载:“戚夫人侍高帝,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这是西域音乐传入中原的最早记录,表明于阗音乐在汉高祖时已经传入长安,成为皇家乐队演奏的乐曲之一。珍奇宝物在这里汇聚,东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成就了和田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

和田新玉歌舞团创编的于阗乐舞。资料图

  和田的自然风光是惊天动地之美,它在巍巍昆仑和茫茫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夹缝中顽强生存,本身就是奇迹。极端的气候造就了这里品质非凡的山川大地,也锻造了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地理地貌。当人们驾车行驶在昆仑天路上,看着雪峰万笏朝天、森然而立,怎能不被这样的景象震撼?

  和田的古老总令人感到神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会唱歌的芦苇”巴拉曼,这种古老的乐器就是唐诗中的“筚篥”,它曾隐身于和田乡间,如今巴拉曼音乐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保护和传承。还有比它走得更远的桑皮纸和艾德莱斯绸,“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和“丝绸之路上的艾德莱斯记忆”,已让它们成为国技之光。那里神秘而奇特的长寿文化恐怕是最可亲眼看见的古老。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和田人能生生不息且长寿,怎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和田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同属于中华文化的独特文化元素符号。在这块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始终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灿烂的绿洲文化。他们用智慧和勤劳书写了自己的历史,最终汇入中华历史的长河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