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2024-08-24 22:30:13 石榴云/新疆日报
夜读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冲突与难题时,如何用说理的方式去沟通?

《法学之门:学会思考与说理》一书中提出了若干个问题,可以带领大家深入感受法学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


点击音频收听《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罗翔老师在《十三邀》里曾动情地说道:“承认你整个人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注定偏颇的人和事,这就是法学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法学是一门带着七情六欲的学问,不像理工科那样追求唯一的“真理”,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凡的个人,可能带一些利己的、有时候甚至不免邪恶的缺点的人类。

  法学思维闪光的地方也不在于它的结论,因为随着时代的改变和观念的变迁,结论渐渐地会站不住脚,或被认为有失公正,但是它得出结论的根据和过程,却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和说理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现实裁判中,原被告双方律师为了支持不同结论,按照各自思路提出主张;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也是各自基于判决理由,做出不同结论。

  结论的难以确定,这才是法学的有趣之处,也是我们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世界。那么法学的思维方式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今天小北将通过日本学者道垣内正人在《法学之门:学会思考与说理》中提出的若干个问题,带领大家深入感受一下。

01

  电梯费用怎么分摊才合理?

和你想的不一样

  电梯费用怎么分摊才合理?和你想的不一样

  当一栋公寓楼的电梯出现故障,需要整栋楼的住户共同出资更换新电梯,怎么样的分配是合理的呢?

  对于1层住户而言,最常见的思路应该是:我又不使用电梯,为什么要出钱?进一步地,对于低层住户而言,他们也会想:我对电梯的需求又没有高层高,为什么不能少出点?

  于是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即1层住户是否参与分摊,以及各层的出资比例。最“简单省事”的方法——每层均摊,反而往往是最后考虑的。

  这一例子改编自一位日本法学教授道垣内正人给学生们出的考题。那么在这个“电梯难题”中,什么样的方案才是最佳的呢?学生们表现出三种取向:

  逐层递增法:从1层开始,随着楼层增高,分摊的费用就要增加,10层的人承担最多的费用。内部方案也存在差异,即1层参加分摊与否。

  均摊法:包括一层在内,层层均摊。

  细分法:对于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使用电梯、不愿参与分摊的住户,尊重其意见,额外安装刷卡装置等限制,确保只有出资修缮的家庭可以使用电梯。

  支持逐层递增法的学生占到了约54%,提出均摊法的则有35%,细分法虽然占比最少,但确是误差更小的解决方法。

  尽管一时辨认不出“最优解”,但看起来,均摊法最为粗暴,根本不考虑各个楼层的情况差异,只追求形式上的公平,却妨害了结果的公平性。事实真是如此吗?道垣内正人在均摊法的基础上,认为按各自持有的份额均摊,反而是公平的方案。

  一方面,这是因为1层的人在购入房屋时,已经切实享受到了电梯带来的福利。1层住户能够凭借当时的购入价格入住,是因为楼上住户的存在,如果没有他们,几乎不可能以当时的低价购入;而也正因为楼上有9户人家,电梯就是一个必需品。在这样的情况下,1层确实没有使用电梯,但背后勾连的更深层的益处却没有被看到。

  另一方面,考虑到其他公用部分的修理情况,如屋顶、墙壁、玄关等,如果把电梯的“必要程度”作为一种标准,而违背其他公共部分的修理习惯(通常是均摊费用),成为一种先例的话,这样一来,会不会造成更严重的不公平呢?或者至少,凡是涉及公共部分的方案都会很难执行?

  生活中永远不只“电梯难题”。道垣内正人提出了更多问题,将学生们带入一个个场景之中,既以生而为人所具备的朴素正义观思考,又以法理思想层层分析。

02

好心能否有好报?

答案不是一望而知

  道垣内正人接着抛出了“好意同乘”的立法问题,如果你在下班途中偶遇打不到车的同事,好意载他一程。

  结果,在你没有出现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意外发生车祸,导致他受伤了,那么他是否可以向你索赔呢?说“是”或“否”很简单,分析原因却很困难。单从情理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就是双方都占点理。

  对于驾驶员而言,好心捎人的善意却换来索赔行为,同时自己也要承担车祸损失,无疑是雪上加霜;但车祸总是有可能发生的,邀请对方上了自己的车,却使其受伤,在二人关系还算不错的情况下,出于社会人情,不给予相应的补充,似乎也说不过去。

  反过来,从乘车人的视角看,也有相似的矛盾性:我上了你的车,某种程度上就是交付了信任,却意外受伤,无论索赔与否,好像都能说得通。

  而现实生活中,日本并没有减轻“好意同乘”中机动车使用者责任的相关法律,实务的判定也随情况而变。四十多年前,名古屋地区就曾有过一个案例:

  几名年轻人聚会喝酒之后,由其中一名刚熬过夜的男性青年驾车,他们深夜从名古屋驱车前往京都,在高速公路上,小车与前方的卡车相撞,车上有一名17岁的女性因此受伤并且留下了后遗症,事后对驾驶人提出诉讼,要求赔偿。

  法院方认为,在这起案例中,该女子明知男性青年处于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的状态,仍然选择乘车,并且途中并未提醒路况,反而酣然大睡,提高了事故的危险性,这一点在计算损害赔偿额时应当考虑。

  但这一问题里牵涉的因素不止于此,还有驾驶人和乘车人之间的人情联系,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波动,事故风险转移的方向,以及索赔与否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总是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正是看到这样的错综关系,道垣内正人让学生们站在立法者的角度,考虑“好意同乘法”确立的可能性:

  “基于他人好意搭乘机动车的人,当发生事故并因此遭受损失之时,除驾驶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外,即使驾驶人存在一般过失,搭乘人也不得向驾驶人请求损害赔偿。”

  赞成的观点中,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建设是最常被提及的。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对权利的思考:“愿意同乘的人在想要搭乘时,就应该认为其方面放弃将来可能存在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反对者则指出, “好意同乘”是一种“论心不论迹”的行为,实际上很难判断。其次,尽管驾驶员并不一定有非常严重的过失,但如果确实是由其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车祸,那么他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与是否为“好意同乘”无关。

  道垣内正人同时指出,并没有人从保险制度与好意同乘立法的关系这一视角展开讨论,这其中涉及到的风险转移、制度运转和经济利益的问题,或许又会动摇上述赞成或反对的意见。

  有时候必须要站在一个更高也更抽象的维度,由上而下涵盖各种角度,抽丝剥茧、勘破表象,舍弃对“客观最优解”的迷信,直击问题核心。

  那么,“好意同乘法”究竟是否应该确立呢,驾驶者的法律责任又是否可以减轻呢?答案仍然有待寻找。

03

面对冲突与难题

学会用规则加以解决

  无论是“电梯难题”还是“好意同乘法”,更多都是在公共领域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了问题,前前后后牵涉到诸多因素,因而不得不慎重考虑。

  那么,在私人领域,亲朋好友相聚的场合,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吗?那也未必。就以熟知的“切蛋糕”为例。在只有两个人分食的情况下,一人切、一人选的方案显然是最常见的,通常也被认为是公平的。

  但这真的公平吗?如果进一步追问,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谁来切,谁来选呢?如果两个人都想切蛋糕或者选蛋糕,又该怎么办呢?

  道垣内正人提出了四分的方法。先将蛋糕任意分成两份,二人各自承担半块蛋糕的切分工作,于是得到四份蛋糕;其中一方在对方那里二选一,并从自己切分的两份中获得对方选剩的一份。这样,双方都经历了切分和选择的过程,理论上也都能选到自己想要的。

  这说明,公平并不是一种数据化的平直的平均或是平等,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主观感受的满足或是其他情绪需求也至关重要。

  如果以机械的眼光和方法来处理生活的人际关系乃至一切问题,可能得到的就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与正义,却无法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而我们之所以用逻辑武装自己,不断重塑自己的思维模式,努力打开新的视野,努力学习说理,为的也只不过是和和美美地解决问题,而不必在凌晨两点半时气得睡不着,懊悔自己白天协商问题时没发挥好。(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播:光静静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