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几多变 北庭吹新风——北庭故城遗址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中的实践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题记
10年前,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作为这条路网新疆段的6处遗址点之一声名鹊起。
历史留给了北庭丰厚的“家底”,从东汉的金满城,到魏晋时的于赖城,再到隋末唐初的浮图城,直至盛唐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元代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别失八里宣慰司,这里作为彼时的西域重镇曾有过“挟千里以超里海,筑伟业而壮三军”的豪迈之姿,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繁华,有过“晨钟暮鼓、群僧驻留”的佛教盛景,还有过众多因深受中华文化滋养而成为推动文化繁荣的文化名家。
作为唐至元时期天山以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北庭故城见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理,以及中华大家庭里各民族不曾间断的交往交流交融。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内佛像遗存。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1979—198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部分配殿和佛窟
1988年
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
北庭故城遗址保护围栏工程完工,将开放式的保护方式变为全封闭式保护
2013年
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4年
北庭故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0年
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1年
北庭故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今年7月6日,第八届新疆北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北庭故城作为今天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中有突出价值的范例,成为国内考古与文博界专家学者的关注点。
从2016年北庭学研究院成立至今,关于什么是北庭学的发问始终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生前曾说过,北庭学就是系统研究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全面复原历史上这里曾有的社会历史、物质文化史、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学科。
或者只有走近北庭,才能了解这门学科对于传承、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守护好这座千年之城
8月末,34℃的高温,似乎没有影响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下简称“遗址公园”)里忙碌的人。在刚刚完成历时4个月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修复保护项目后,北庭学研究院又开始了文物安全专项检查。
“有效保护故城内的遗存,尽可能让它们今天的样貌延续久一些,是保障北庭学研究获取更多历史信息的前提。”北庭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莉说。
关于北庭的名字,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就已出现,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此前的浮图城建了庭州,到了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唐将庭州升格为北庭都护府,由此北庭成为这一区域的称谓,它的管辖范围最大时包含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里海以南的地区。
此时的北庭有多强大和重要呢?《旧唐书》卷四十《地理志三》中介绍:自永徽至天宝,北庭节度使管镇兵二万人,马五千匹;所统摄突骑施、坚昆、斩啜;又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镇兵万余人,马五千匹。
今天,我们如何能看到彼时的北庭呢?
8月中旬,清华大学“沙漠里的课堂”师生走进遗址公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第一个要经过的就是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出土于北庭故城遗址以及周边一些文物点的重要文物,有陶器、木器、瓷器、铁器、开元通宝钱币、莲花纹方砖、瓦当、筒瓦等,还用实景还原了曾经驻守北庭的官员接受中央下达政令的场景、古代丝绸之路上各地商旅往来交易的场景、戍边将士抵御外犯的场景。
“在博物馆的动态地图展演上,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在新疆地区复杂的构成,有南道、北道,在北道中又有很多支线,北庭就是连通天山以北各地的交通枢纽。”师生代表方适说,馆内展陈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做了注解,观展就像看有趣的史书和纪录片。
经过故城遗址内四通八达的观光木栈道,直到走上西北角楼观景台,便可以看到故城全貌,残留的城墙、角楼、马面、房屋等建筑遗存,只能通过讲解员的叙述,帮助参观者想象它们曾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样貌。
与北庭故城内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残垣断壁擦肩而过,来到参观者最向往的目的地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佛寺、佛像、洞龛、壁画在这里有相对全面的呈现。
绕博物馆二层一周,可以近距离看清这座巨大佛寺的全貌,虽然有难以弥补的损毁和坍塌部分,但馆内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却通过高科技视效设备将佛寺的原貌及出土文物做了全方位展示。
“多通道沉浸式数字影片、实体沙盘数字投影与三维数据模型的联屏交互操作,能对遗址内的建筑结构进行拆解、组合和微观展示。”吉木萨尔县博物馆副馆长赛依丁·阿不都拉说。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内修复后的壁画。 资料图
佛寺遗址残存壁画面积约1200平方米,题材非常丰富,包括千佛像、菩萨像、护法像、供养人像、佛教故事等,还有一些汉文、回鹘文的题记,凸显着佛教从西向东传播接着又从中原回流到西域的特征,丰富了高昌回鹘时期佛教壁画的内涵,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遗憾的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部分壁画已经无法看清,还面临地仗脱落、空鼓、起甲、酥碱这些病害困扰,所以我们通过使用保护材料和修复工艺来延续壁画的生命。”郑莉说,之后还要对佛寺遗址内的彩色塑像做修复保护。
发掘北庭往日的繁荣之态
在遗址公园的展示区域外,北庭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
8月的故城,暑热未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庭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郭物和他的队员们,照常顶着日头在土中寻物。今年的发掘面积是1600平方米,比去年多一倍。
距离郭物第一次来到北庭故城已经过去18年,最近的这6年,他担任了项目的负责人,年年守着这里。
“今天我们看到的北庭故城,是中央政权在经营庭州及之后北庭都护府、伊西庭节度使的150多年时间里逐步建设起来的,这是一座装满了故事的古代城址,吸引着我们继续探寻它、研究它。”郭物说。
在几年的考古发掘中,刻有“悲田寺”字样的陶片是一个惊喜,那是2021年夏天考古队员在北庭故城子城西南部发现的。
唐代,政府将半官方性质的慈善机构悲田养病坊设置在寺院中,所以称为悲田寺,它承担着看病、用药、养老、抚孤的社会托底功能。
“从陶片看,北庭故城里应该有一座悲田寺,可能设置在城内原有的佛寺里,这也说明当时中央政权的政令在西域地区得到了有效推行和落实。”郭物说。
悲田寺的存在也是当时北庭一带社会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民生的证明。
郭物认为,在新疆各地文化遗址的属性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政治属性、多元文化属性和多民族属性,无数的城址、佛寺、石窟寺、文书、碑刻、各类形制材质的物件等,都指向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治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多元文化的汇聚、碰撞、互鉴、创新。
北庭故城正是这些属性的集中凸显之地。
自古以来,北庭一带始终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族百姓参与屯田、互市、放牧,互通往来、相处融洽,因此当地形成了农业、畜牧业、商业相结合的社会生产结构,其中农业成果最为突出。“储蓄巨亿”“营田第一等”“粮贮可支五年以上”“轮台、伊吾屯田,禾菽弥望”……这些都是史料和出土文书中对唐代北庭都护府所辖地农业发展状况的描述。
史学研究者认为,正是“农牧商”结构保障了唐中央政权对此地区的有效治理,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唐代中央政权在西域设置了官学,而北庭都护府所辖的庭州、西州、伊州是最早办官学的地方。宋代撰写的《太平寰宇记》里曾记载唐时庭州、西州、伊州的官学共有学生约510名。
唐代官学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包括《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等,有统一的教材供各地使用,部分地方又加入了算学、律学、医学等,体现着唐代社会及教育的开放和包容。
“儒家思想通过教育的传播,有效增进了当地各族百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即使到唐之后很长时期,文化的影响力依然在延续。”北庭学研究院研究馆员吴利刚说,此外,儒家思想的长期深入影响也在之后的数百年里影响了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名家。
得益于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在中华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元代,涌现了一批出生在北庭一带的才俊,他们擅长以汉文创作,在诗词创作、典籍翻译、书法传承、医药研究、园林设计等方面卓有成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这其中包括,在政治、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成就,被元世祖称为“廉孟子”的廉希宪;擅长以汉文创作,留下诗歌名集《酸斋乐府》的贯云石;创作了收入《永乐大典》的《双溪醉隐集》的作家耶律铸;精通释读儒学且通晓汉、藏、蒙古等多种语言文字的翻译家阿鲁浑萨理;写出重要农学研究著作《农桑衣食撮要》的鲁明善;将《尚书》《资治通鉴》《本草》《难经》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安藏等。
“北庭在唐之后直到元时期持续着文化上的繁荣,这与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治理、中原文化的深入影响、多元文化的交流汇聚紧密相关。”吴利刚说,今天这些文化名家的经历及他们留下的著作,可以被更好地用于讲好新疆故事。
创意创新用好北庭文化资源
今年暑期,一场场以诵读古代诗歌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在吉木萨尔县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举行,在边塞诗描述的大漠风光、戍边生活中,大家重回鲜活的历史场景。
学生参加北庭故城遗址研学活动。 资料图
“跨学科教学是现代课堂的创新方式,语文课和历史课的结合,提升了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自主思考的活跃度。”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教师马萍说,流传至今的边塞诗词和留存在北庭故城的文物,加深了青少年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及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的了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出身将门世家的唐代诗人岑参曾两次驻守西域,他的诗句为北庭一带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不但描述了当地的戍边生活、守土的责任使命,还巧妙地记载了当时西域的自然风貌和气候特点。
那一时期,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融入边塞风光、戍边生活、家国情怀,让边塞诗形成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北庭故城的考古发现丰富、遗址点相对集中、临城接村交通方便、文化遗存内涵深厚,所以在合理的开发利用上极有可为。”郭物说。
夜色将至,北庭故城的观景平台上,一位身着绿色团锦纹唐服的男子端茶向月,口中吟诵着思乡的诗句……“夜游北庭”项目的情景剧目正在这里排练。
为充分利用北庭故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近日,吉木萨尔县拟定了“夜游北庭”项目,通过在故城内设置的情景剧目、文艺表演、传统文化技艺展示、全息互动投影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打造的故城多彩的“夜”,计划推出的夜游线路设置为:故城南门—东门—北门—西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
参加2024吉木萨尔天山马拉松比赛的选手们跑进北庭故城遗址。 资料图
微电影《守望·北庭》里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接力在北庭寻找历史印迹的动人故事还在引人感慨,舞蹈《梦回北庭》里对家国边关与儿女情长的诉说仍在久久回荡,而8月25日,2024吉木萨尔天山马拉松比赛又首次跑进了北庭故城遗址,一段设置在故城中的路程,让来自天南海北的跑友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之美,在激情与厚重间穿越古与今的美好时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