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疆 | 腰站子村里觅乡愁
2024-09-19 17:39:06 石榴云/新疆日报

图片

品读新疆

我们永远不要小看那些过时的

老土的

甚至有点破烂的东西

或许在某一天

某个时刻

会成为人们心中为之感动的

念念不忘的风景

点击音频收听《腰站子村里觅乡愁》

  腰站子村是奇台县半截沟镇的一个自然村。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印象中的农村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今年5月,吸引我非要去腰站子村看看的,是微信朋友圈里刷到的各种各样稻草编织的工艺品。

  那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一家驱车前往,车刚走到腰站子村的路口,我眼尖地看到笔直宽阔的公路两边竟然有木栈道。我飞快跳下车,奔向木栈道,与清风为伍,与阳光相拥。老公开车无法下车陪我,上了年纪的婆婆也不喜欢多走路,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儿也懒得下车。我独行,却不孤单。紧接着后面一辆车里下来一对母子,在木栈道上边走边拍照。在我身后,木栈道上的游人越来越多,俨然是一个旅游团队。

  顺着木栈道,我来到了一片花海。满树的花,满树的白,涌入我的眼中。一阵阵清香,萦绕在鼻尖久久不散。这是一园海棠树,占地上百亩,一眼望不到头。打小我就认识海棠树,在我家的前后院都有。春赏海棠花,夏吃海棠果,秋晾海棠果干,直到离开农村在县城安家落户后,再没有了海棠树的陪伴。

图片

位于奇台旱作农业核心区的奇台县半截沟镇  闫有才/摄

  在农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吃不到花样繁多的新鲜水果,那时谁家园子里能有海棠树,那绝对可以在邻里间引以为豪。有些人家的园子里有苹果树,结得果子有拳头大,这往往能打败我们拥有的海棠果,成为可以在整个村子里炫耀的奢侈品。我家没有的东西,母亲从来不眼馋也不羡慕,只想着让家里有的东西物尽其用。所以,我家晾的海棠果干,熬的海棠果酱,成了方圆几里村民们赞不绝口的美食。因此,我与海棠树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时,望着这么一大片海棠花,我哪里还移得动脚步,闭上眼,树上仿佛已满是青涩的果,炙热的阳光正在把这些果儿上色、催熟,直至满身通红、内心透明。

  当我沉浸在花海陶醉不已时,女儿的催促声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海棠园。驱车北下,直奔全疆最大“稻草人基地”。

庄稼地旁边布置的稻草人组合,营造出赶集场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稻草人基地”里全是稻草绳编织的工艺品,有人物、动物、动漫形象、农具、粮仓等。这些稻草绳,在我小时候,是用来捆收割过的庄稼的,可以捆麦子、捆红花秆、捆油菜。这些稻草绳,又叫草腰子,长短相等、粗细适中、结实耐用,可用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草编之物,竟也如此柔韧,让我不得小瞧于它。现在机械化种地,机械化收割,早已不用草绳捆庄稼了,可草绳并没有结束它们的使命,也没有失去价值,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稻草人。我女儿去农村的机会不多,自然没有见过这种稻草绳,见到稻草绳编织的工艺品,她还是有点惊叹,说看似不结实的草绳,竟有如此大的用处。弃之不用的草绳,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们永远不要小看那些过时的、老土的、甚至有点破烂的东西,或许在某一天、某个时刻,会成为人们心中为之感动的、念念不忘的风景。(文/孙艳)

主播 周佳蓉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少儿语言艺术教育工作者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