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头顶7公斤重的萨玛瓦尔(茶壶),迈着平稳洒脱的舞步,连续做着直立、转身、下跪、旋转、急停等舞蹈动作,一曲终了,艾合买提·莫莱克和徒弟们赢得了游客的阵阵掌声。9月8日,记者走进库车市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花帽巷时,正巧赶上萨玛瓦尔舞表演。
艾合买提·莫莱克(后排左六)和徒弟与游客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今年65岁的艾合买提·莫莱克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萨玛瓦尔舞传承人。他自幼喜欢跳舞,曾在歌舞团工作,退休后一直致力于萨玛瓦尔舞的传承。萨玛瓦尔是当地居民家里使用的一种茶壶,艾合买提·莫莱克和徒弟们表演的萨玛瓦尔舞就由此道具得名。
萨玛瓦尔舞发源于2000多年前的新疆龟兹地区,被誉为“歌舞大熊猫”,是库车独有的舞蹈艺术。2007年,萨玛瓦尔舞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种从接待宾客仪式演变而来的舞蹈,在克孜尔千佛洞第38号窟伎乐壁画里可找到类似的画面。在传承和发展中,舞者将杂技与舞蹈交融,不断提高其观赏性、技巧性和艺术性,逐渐转化为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舞蹈。
艾合买提·莫莱克和徒弟为游客表演萨玛瓦尔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已跳了40多年萨玛瓦尔舞的艾合买提·莫莱克介绍,萨玛瓦尔舞突出表现男性力量与技巧,表演难度较大,跳时不仅要有高超的舞技,还要有过硬的杂技技艺。“从开始学时的掉壶摔碗,到现在稳健自如,我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作为此项技艺的传承人,艾合买提·莫莱克的萨玛瓦尔舞跳得大气又洒脱,被3名徒弟围绕在中间的他,脸上始终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精神抖擞,昂扬向上。
这几年,艾合买提·莫莱克先后去广州、宁波、成都等地表演过萨玛瓦尔舞,看到大家对萨玛瓦尔舞的喜爱,他由衷地高兴。
去年,以萨玛瓦尔舞为元素编创的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走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的舞台,赢得了现场评委高度评价和观众的热烈掌声,还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走进了大众视野。得知这一消息后,艾合买提·莫莱克带领徒弟和孙子一连把萨玛瓦尔舞跳了好几遍。他说,他非常高兴,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让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得到传承与弘扬。
艾合买提·莫莱克和徒弟为游客表演萨玛瓦尔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最让艾合买提·莫莱克高兴的是,今年夏天,从全疆各地来库车找他学习萨玛瓦尔舞的年轻人明显多了。今年20岁的艾孜麦提·艾海提是阿克苏教育学院舞蹈系的学生,暑期专程和该校音乐系的学生依力哈木江·沙吾提相约来找艾合买提·莫莱克拜师学艺,经过一个假期的训练,两人已基本掌握了平衡能力。
“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我都在练习,师傅要求很严格,有时一个动作要练习上千遍,只有让道具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才能自如地跳萨玛瓦尔舞。”艾孜麦提说。
已带出20多个徒弟的艾合买提·莫莱克说,萨玛瓦尔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最大的心愿是徒弟们能够早日挑起大梁,将这门技艺传承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