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访谈·大家读书 | 沈苇:读天地人生这部大书
2024-09-14 18:09:25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访谈·大家读书

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修身,可以养心。


点击音频收听《沈苇:读天地人生这部大书》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我理解的新疆,就是一只咧嘴歌唱的石榴,一杯浓郁鲜美的石榴汁。请不要大口狂饮,得细细去品味,去调动你全身每一个味蕾、每一根神经……”这是诗人沈苇在散文集《丝路:行走的植物》中,对石榴的理解,这本书在出版当年入选央视读书精选2023年度十大好书。即使离开了新疆,他的写作也早已被刻上深深的新疆烙印。

  “我是浙江湖州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去了新疆。西域的辽阔、苍凉,还有她骨子里的灿烂,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开始用行走阅读这片土地。”在新疆生活工作了整整30年,做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专业作家,曾担任《西部》文学杂志主编、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沈苇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想实践在新疆大地上。

  “上世纪80年代的文青,向往边疆,常常脑子一热,带上简单行李,怀里揣很少一点钱,坐上绿皮火车就远行新疆、西藏而去了。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热爱北上广,喜欢大城市,喜欢到‘中心地带’去当‘沙丁鱼’。这是两种不同的时代氛围。”他调侃自己是以“迟到的盲流”和“无知者”的身份闯入新疆的,“如果我不离开浙江,不离开江南,不去新疆,也会写诗,但我的写作肯定不是目前这种状态。”

沈苇在胡杨树下。本人供图

  他经常说,第一故乡(浙江)给了他启蒙,第二故乡(新疆)给了他启示和教诲。“我是新疆的新移民。移民是试图与远方、与异乡结合的人,而异乡无疑是移民最好的、同时也是学习谦卑的课堂。”

  谈及阅读启蒙,他说自己出生在农村,家里没有祖传的藏书,童年的阅读是苍白、可怜的,家里只有几本连环画,还有一些报纸。中学图书室里的图书,也主要是唐诗宋词、删节本四大名著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记得初三时,我偷过父母亲的1块钱,用9毛8分买了本司汤达的《红与黑》。去年在乌镇戏剧节上观看孟京辉执导的话剧《红与黑》,一边看一边心生羞愧,这是我唯一一次偷拿家里的钱。到大学,才打开了阅读的缤纷世界。”

  他记得去新疆时,带了不多的几本书:《红楼梦》《唐诗三百首》《歌德谈话录》《百年孤独》等,还有霍尔特胡森写的《里尔克》。到新疆后,他的阅读兴趣也发生了变化,关注点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转向对新疆多民族文学、地方文化、史诗、方志、野史、民歌等的深入阅读,推而广之,也开始大量阅读西域史、丝绸之路文化和中亚、西亚文学书籍。谢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曾是他在新疆生活的“枕边书”,他将其看作是一部有关舶来品的“全唐诗”。这部煌煌大著从舶来品入手,研究了唐代的外来文明和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辉煌景象。在写作风格上将诗与思、学术的严谨和文学的想象熔为一炉,生动,有趣,文采飞扬,散发着一种绚烂耀眼的美。“在8世纪的梦幻氛围中,舶来品为唐朝增添了世界主义的奇光异彩。虽然写的是‘物质’,但重点关注的却是人、社会和文化,为中华文明特别是唐代文化的多元特征找到了来源和证据。”

沈苇(左)在央视《读书》栏目录制现场。本人供图

  这些书籍,也让他将“阅读”与“漫游”结合起来。2001年,沈苇应中国青年出版社之约撰写了新疆第一部自助旅行手册《新疆盛宴》。半年多时间,他走遍天山南北,行程2万多公里,记了20多个本子,拍了150多个胶卷,对新疆大地进行“系统漫游和阅读”,他觉得那次“行万里路”的收获之大不亚于“读万卷书”。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新疆盛宴》里所迸发的诗意和激情,以及颇具服务意识的实用旅行指南,让它成为许多来新疆自助旅游背包客们的“行囊必备”,可谓最早为新疆旅游“圈粉”的旅行书。此后,他陆续出版的《新疆词典》《植物传奇》《喀什噶尔》等散文集,及“诗歌县志”《鄯善 鄯善》和20多部诗集、文化研究著作等都是在新疆“行万里路”的产物或“衍生”作品。

  “新疆是以天山为书脊打开的一册经典,南疆北疆都是它的页码,沙漠绿洲雪山草原都是它的文字。”这段后来被频繁引用的文字,就是沈苇在《新疆词典》里写下的。

  2018年,沈苇回到家乡浙江,在浙江传媒学院任教。他为学生开设了两门通识选修课——“丝路植物传奇”和“丝绸之路上的植物文化”,《丝路:行走的植物》即从课堂讲义演变而来,是他近年研究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文化的标志性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评价:“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表面上是写植物的历史、交流史,但背后更重要的是整个中华文明的交流史、发育史。”

沈苇(中)与浙传师生合影。本人供图

  他认为在这样一个24小时充斥各类信息的世界,资讯泛滥、影像过剩,每个人都无可避免“泛阅读”和“浅阅读”,这更需要人们保持阅读书籍时的那种凝神专注,同时要警惕在审美、书写、和对语言敏感能力方面的退化。“浏览不是阅读,快读等于没读”,只有深读和慢读,才是对“泛”和“浅”的有效抵御。

  至于阅读方式,他主张“粗读”与“精读”结合,特别是曾经影响过自己的经典作品,要反复读,因为每个年龄段对同一本书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还有,“就是把古代作家、外国作家当成当代作家、或你认识的或身边的作家来读,这是一个诀窍,会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要多读经典、读纸上的书,也要读天地人生这部大书。”对沈苇来说,阅读和旅行是他生活的“一体两面”,他认为行走和阅读同样重要,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路漫漫’,我理解不是空间概念,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长旅求索,也即每个人内心里非空间意义的‘诗和远方’。”

  在新疆30年,沈苇积累了一万多册藏书,即便搬家时淘汰了近三分之一,还有100多箱书随他回到家乡,“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会较快进入阅读状态,无论在家、学校还是旅途上。命运把我带到哪里,我就读哪里的‘天地人生’”。

阜康市融媒体中心主播  柯建萍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