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疆
这三次在国庆节观看升国旗仪式,
三次不同的经历,
三次不同的感受,
将永不磨灭,
伴随我度过一生。
点击音频收听《当国旗升起时》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啊北京啊北京,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各族人民把你颂……”
这首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北京颂歌》,充分表达了人们对首都北京的深情向往和无限挚爱。而我的父亲,是一个从小离乡背井,四处奔波,夏天打短工睡在麦草垛,冬日下煤窑谋生,在旧社会当牛做马的受苦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翻身得解放,开启新生活,把自己交给了党,对党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特殊情感。
我们打记事起,父亲就一再告诫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而他心目中的北京和天安门城楼,那可是天底下最神圣、最荣耀的地方,是领袖毛主席一声庄严宣告,让全国所有受压迫、受剥削的穷苦人民,真正站起来当家作主的地方。所以父亲对北京朝思暮想,万分景仰。用父亲的话说:人活一辈子,要是能有机会去一次北京,看一看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那是一件多么幸福和骄傲的事情。遗憾的是,父亲终究未能如愿。而作为父亲的儿子,我不但要为父亲弥补这一缺憾,完成他的生前夙愿,还要发扬光大,引领一双儿女,在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尤其是在国庆佳节,目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经历一种精神洗礼,体认一种情感升华,感受一种爱国自豪。
1993年国庆节,新中国成立44周年,而我是35岁年纪。就在这一年的秋季,在乌鲁木齐县政府任职的我,受组织委派,前往渤海之滨的天津大学,参加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进行为期4个半月的脱产集中学习。来自全疆各地州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学员们,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学到了不少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大学毕业后,我这是第一次重返大学的课堂,自然又有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一是课程排得很满,二是授课老师多为有名气的大学教授,三是教学内容都是新知识,受益匪浅。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实地参观考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大脑。
因为天津距离北京很近,很多同学就筹划着国庆节前往北京度假。而我一门心思想着要在国庆节那一天,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借此完成心愿。最后,几个乌鲁木齐的同学一致决定,头一天赶至北京,逛完王府井、颐和园和故宫之后,住宿新疆办事处,第二天清早前去天安门,看完国庆升国旗仪式,直接坐火车去大连。不料想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没有经验,转了一天北京城,大家一个个腰酸腿疼,疲惫不堪,加之睡得又晚,第二天睁开眼,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们顾不得洗漱,急急忙忙跑出去打的,去往天安门广场,但最终还是没赶上趟。只见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仪仗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我们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懊悔,国庆节升旗一年就那么一次,而我们错失了这个难得的机会,等到下一次,又会是何年何月啊。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2年的秋天。这一年已是新中国成立53周年,而我也44岁了。这时已在乌鲁木齐市劳动局任职的我,再一次有机会参加脱产培训,培训地点在清华大学。这次培训是全国性的,学员来自江西九江、四川成都、湖南长沙和新疆乌鲁木齐,学期同样是4个半月。有所不同的是,9年前的天津大学培训,老师基本上是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而2002年清华大学课堂教学已使用多媒体投影,先进、直观、一目了然。而且这时手机和电脑已经相当普及了。
清华园占地面积很大,大学生、研究生,还有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们,一个个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校园。我们也效而仿之,买一辆自行车,行进在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运动场、游泳馆、草坪花圃,一一进入视野,令人好生羡慕。
最让我感到荣幸和欣慰的是,此时我就身处首都北京,因而已经多次感受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庄严肃穆、威武雄壮。那种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众人满怀深情、热泪盈眶,齐刷刷一起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的难忘情景,牢牢驻扎在人们的心田,激励人、感动人、启迪人,必将成为永久的记忆。这个时候,我就愈发期待着国庆节早日到来,而那一天的感受肯定又是别样的激动人心。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还是几个同学一同前往天安门广场。因为有了9年前的经验教训,我早早在手机上定好时间,一整夜都不关机。怕听不到铃声,就把手机放在枕边,而且设置“三保险”定时,凌晨3点、4点、5点各响一次,确保按时起床,准时前往。
那天,首都北京张灯结彩,到处都呈现一派节日气氛。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人头攒动,大家都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仪仗队伍,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径直走向旗杆下,军乐队奏响国歌,响彻云天、激荡人心。里三层外三层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动和幸福的心情,一个个高举着手机,记录下这激情澎湃、刻骨铭心的场景。而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高高飘扬之时,人们抬头仰望、喜泪涟涟,那种在默默无声、庄严肃静中,万众一心向国旗致敬的场面,那种各族人民心向党,站在全国各地望北京的时代缩影,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此刻的我,再一次想起我的父亲,一个少数民族老党员,一个任职1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是他教育我们热爱祖国,紧跟共产党,能有机会到北京,参加一次国庆节升旗仪式,多幸福,多美好,多感人啊。是的,我已经弥补了父亲的遗憾,实现了我的夙愿。而接下来,就等着有机会和一双儿女一起来了。
然而机会不是等来的,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送来的。到了2004年,新中国成立55周年,我46岁的时候,儿子和女儿先后考入北京的高校,一个在中央民族大学,一个在中国人民大学,都因国家少数民族人才骨干计划而受惠。恰巧2004年国庆节,我因公差在北京停留,于是抓住这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和儿女商量好,国庆节一起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国庆节头一天晚上,我几乎彻夜难眠,儿子和女儿毕竟是贪睡的年纪,虽然我一再叮嘱兄妹俩,用手机定好时间,但还是担心孩子们睡过头,和我当年一样错过时间,再留遗憾。于是不等天亮,我就把电话打过去,让他俩早点起床。好在两所高校都在中关村一条街上,哥哥打的过来,接上路边等候的妹妹,总算如约而至。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人,有的携家带口,有的是蜜月旅行,有的因公干而结伴,有的借看病见缝插针,都是在完成一种期盼已久的承诺或心愿。我和儿女一同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北京国庆节升国旗仪式,何尝不是一种践行、一种接力,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传帮带呢。
10月1日的北京清晨,天气还是比较凉的,身上虽冷飕飕,心里却热乎乎。这一天非同寻常,是新中国的生日,是人民的欢庆日。这一天永载历史,这一天牢记在老百姓的心里。升国旗,奏国歌,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宣示。国泰民安,繁荣富强,此时此刻,得到充分体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个节点,最能集中展现。我发现,挤在人群中的儿子和女儿,满眼都是惊奇和感奋,他们环顾四周,不住低声发出由衷的慨叹。听军乐队奏响国歌,嘴唇也一张一合,跟着音乐节奏,动情地轻声唱着。而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们拳握得很紧,头仰得很高,兄妹两人的眼睛,和我一样,都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热泪。
长辈的感召和引领,往往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儿子考上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并入了党。女儿后来居上,也一样入了党,成为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两人各自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贡献。这三次在国庆节观看升国旗仪式,三次不同的经历,三次不同的感受,将永不磨灭,伴随我度过一生。(作者:艾贝保·热合曼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主播:何林潇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会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