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门巴扎”里看特色非遗工坊
2024-10-22 20:38:46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门巴扎巷是库车明清老城的所在地,以前因工匠汇聚在此制作销售门窗,故被称为“门巴扎”。

  走进“门巴扎”,胡杨根雕工作室、民间编制技艺坊、老物件展厅、彩绘葫芦坊、木工坊、铁匠铺……特色非遗工坊一个挨着一个。“店铺都是街道免费提供给当地手工艺人的。这是我们为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进行的微改造。”库车市热斯坦街道党工委书记鲍国海说。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门巴扎巷老物件展厅展出的老物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龙头造型的衣帽架,刻有牡丹花的装饰品、雕有仙鹤纹饰的洗手壶……老物件展厅内的老物件,是库车本地居民米吉提·依明从库车、沙雅、拜城、新和等地居民家收集的。“这个存放粮食的谷仓,上面的中国结、万字纹都来自中原文化,这些门、窗、梁上的雕花和彩绘也是中原建筑风格,说明了龟兹文化和中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米吉提向游客介绍。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门巴扎巷彩绘葫芦坊雕刻的葫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间编织技艺坊里,挂满了用各种用枝条编织的筐子、篮子、帽子。游客方新茹翻看着一个用柳树枝编的帽子,爱不释手。一番讨价还价后,将帽子收入囊中。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门巴扎巷老物件展厅展出的老物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民间编织技艺坊负责人库尔班·亚森介绍,当地百姓一直就有用枝条编织生活用品的习惯,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榆树枝、红柳枝、杨树枝、桑树枝、柳树枝等,保留了自然本色。如今,这些编织手工艺品成了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途径,“我创办的柳编合作社,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门巴扎巷民间编织技艺坊编织的手工艺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门巴扎”内的胡杨木根雕工作室,是库车市乌尊镇居民吐尔逊·米吉提创办的。今年81岁的吐尔逊擅长木雕和根雕,有国家授权专利作品40余件。工作室内的龙、骆驼、猎豹等作品通体采用胡杨木制作,大气恢弘,活灵活现。墙上的画也主要是用动物皮、白布、黑丝绒创作的。

  鲍国海说,热斯坦街道现已打造龟兹文化探访路、“门巴扎”、花帽巷等旅游景点,商铺达300余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