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离开乡村到城市去打工,在这之前我是一个心气高远的乡村诗人,看着天边的云朵在过日子。
但是城市的打工生活把我的诗歌生涯打断了。我对自己的诗歌失望时,写起了散文。散文让我变得更加自由自在。我用了差不多七八年的时间,写成了第一部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近照。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与《新疆日报》近距离接触应该在1996年12月13日,《新疆日报》刊发了我的第一篇散文《住多久才算家》。
在《新疆日报》发一篇文学作品,文学圈内的朋友们和很多副刊的读者都会读到,传播很广。
后来,《新疆日报》副刊又发表了我的散文《白天的村庄》《永远欠一顿饭》《隔世情语》等作品,作品发表之后被大量转载,不少散文后来都收集到我的第一部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了。
1999年,我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出版后,为此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叫“围绕着铁锨的世界”,《新疆日报》把评论家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全文刊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文学能让不同的人们在一滴水、一棵草、一粒土中找到共同的感情,在对同一缕阳光的热爱中达成理解与共识,在大风和无需翻译的花香鸟语中,敞开一样坦诚的心灵。从家出发,我们会到达人类共同的心灵之家。
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无数的文字在书写新疆大地。大地不知道人在写它。好文章让山川精神,让草木有灵。
土生土长的作家们的撰稿,使我们从不同视角领略到了新疆作家对新疆这块土地的最本色理解。但我想这仅仅是开始,更多更有分量的话语还在后面呢。
优秀的作品和人才,离不开根植和培育它生根发芽的土壤。文学对土地的回馈一如《本巴》中所提“人人活在25岁的青春”。
刘亮程近照。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近些年,我参加社会活动时,总有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陪伴左右:《本巴》获茅盾文学奖时,我们在菜籽沟村木垒书院里谈论耕读生活对写作的影响;“世界读书日”,在《新疆日报》以全媒体形式推出的“石榴读书节”品牌活动上,我与读者分享曾读过的书;在首届天山文学奖酝酿评选的日子里,我们共同期待着颁奖的盛况……
在《新疆日报》75岁生日之时,我和《新疆日报》的缘分仍在持续着。期待《新疆日报》上的每一个文字像风一样,吹进每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
(作者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专题通道)
“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
征文启事
一、活动背景
1949年12月6日,人民的《新疆日报》创刊。75年来,新疆日报与共和国风雨同行,与党和人民心心相印,忠诚见证、忠实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新疆的发展与变迁,把新疆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华彩篇章,镌刻进历史的丰碑。为庆祝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同时回顾和分享《新疆日报》与广大读者之间的深厚情谊,特举办“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征文活动。
二、活动主题
以“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征集稿件,讲述您与《新疆日报》之间的点点滴滴,分享这份报纸如何陪伴您走过岁月长河,见证您的成长与变化,以及它在您心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只要您与《新疆日报》有过交集,都欢迎您参与本次活动,分享您的独特故事。
三、活动时间
自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进行编辑和评选,优秀作品将在《新疆日报》、石榴云客户端、天山网及第三方平台账号发布。
四、投稿要求
稿件围绕“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这一主题展开,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可以是您与报纸初次相遇的情景再现,可以是报纸对您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也可以是您对新疆日报的期望和祝福等。
文体不限,散文、随笔、诗歌等均可,字数在800—1500字。请务必保证原创性和真实性。
请使用Word文档投稿,标题注明“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征文”,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以便后续联系。
请将稿件发送至指定邮箱xjrbzkb@126.com,邮件主题为“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征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