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刘亮程:与《新疆日报》交往的文字岁月
2024-12-03 22:30:20 石榴云/新疆日报
夜读

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


IMG_20230811_205345


点击音频收听——刘亮程:与《新疆日报》交往的文字岁月


  30年前,我离开乡村到城市去打工,在这之前我是一个心气高远的乡村诗人,看着天边的云朵在过日子。

  但是城市的打工生活把我的诗歌生涯打断了。我对自己的诗歌失望时,写起了散文。散文让我变得更加自由自在。我用了差不多七八年的时间,写成了第一部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与《新疆日报》近距离接触应该在1996年12月13日,《新疆日报》刊发了我的第一篇散文《住多久才算家》。

IMG_20230811_205334

刘亮程近照。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在《新疆日报》发一篇文学作品,文学圈内的朋友们和很多副刊的读者都会读到,传播很广。

  后来,《新疆日报》副刊又发表了我的散文《白天的村庄》《永远欠一顿饭》《隔世情语》等作品,作品发表之后被大量转载,不少散文后来都收集到我的第一部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了。

  1999年,我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出版后,为此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叫“围绕着铁锨的世界”,《新疆日报》把评论家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全文刊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文学能让不同的人们在一滴水、一棵草、一粒土中找到共同的感情,在对同一缕阳光的热爱中达成理解与共识,在大风和无需翻译的花香鸟语中,敞开一样坦诚的心灵。从家出发,我们会到达人类共同的心灵之家。

  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无数的文字在书写新疆大地。大地不知道人在写它。好文章让山川精神,让草木有灵。

  土生土长的作家们的撰稿,使我们从不同视角领略到了新疆作家对新疆这块土地的最本色理解。但我想这仅仅是开始,更多更有分量的话语还在后面呢。

IMG_20241125_145814

刘亮程近照。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优秀的作品和人才,离不开根植和培育它生根发芽的土壤。文学对土地的回馈一如《本巴》中所提“人人活在25岁的青春”。

  近些年,我参加社会活动时,总有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陪伴左右:《本巴》获茅盾文学奖时,我们在菜籽沟村木垒书院里谈论耕读生活对写作的影响;“世界读书日”,在《新疆日报》以全媒体形式推出的“石榴读书节”品牌活动上,我与读者分享曾读过的书;在首届天山文学奖酝酿评选的日子里,我们共同期待着颁奖的盛况……

  在《新疆日报》75岁生日之时,我和《新疆日报》的缘分仍在持续着。期待《新疆日报》上的每一个文字像风一样,吹进每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

  (作者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专题通道)


主播:凌文

资深播音员、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