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㉒|阿迪力·阿布力孜:我深耕文物故事的乐园
2024-12-17 09:04:54 石榴云/新疆日报

  上世纪80年代,我在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上学的时候,非常羡慕那些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同学,觉得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能见诸报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新疆博物馆陈列部工作,开始深入接触文物。每次看到前辈在《新疆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时,自己也会有写作冲动。可当时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只能把前辈发表的文章收藏起来,反复阅读学习。

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生活照。本人提供

  上世纪90年代,我试着写了一篇文章《新疆古代文物中的骆驼》,怀着忐忑的心情投给了新疆日报。没想到,这篇文章很快就刊登了,报社编辑还给我打来电话,鼓励我多写此类文章。从那以后,我对写作越来越自信。

  先秦的陶埙、铜镜、凤鸟纹刺绣,汉朝时期的司禾府印、汉归义羌长印……随着自己对这些文物的深入研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新疆的文物不仅记录了西域先民的过往、情感、兴趣、爱好等,同时也反映出古代西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展示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轨迹。我在研究它们的同时,也想把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写成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的历史和文化。

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工作照。受访者本人提供

  近年来,我陆续出版过几本专著,发表过多篇论文。我将其中一些内容转化成文物科普文章,发表在《新疆日报》上。如《新疆古代的陶埙》《从君宜高官铜镜看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汉唐西域妇女的妆奁》《唐代美髻的万种风情》《这些清代宫廷玉器用的都是和田玉》《新疆古代龙文物》等。

  从这些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几千年来,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特别是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更为密切。西域的玉石、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生产工具、语言文字、造纸、漆器等传入西域,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在西域孕育、扎根。

  文物无言,我们文物工作者就是它们的“代言者”,而新疆日报就是我深耕文物故事的乐园。我希望继续在这片园地中,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让更多观众在这里读懂中国,体悟历史。

  (作者系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专题通道)

“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

征文启事

  一、活动背景

  1949年12月6日,人民的《新疆日报》创刊。75年来,新疆日报与共和国风雨同行,与党和人民心心相印,忠诚见证、忠实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新疆的发展与变迁,把新疆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华彩篇章,镌刻进历史的丰碑。为庆祝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同时回顾和分享《新疆日报》与广大读者之间的深厚情谊,特举办“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征文活动。

  二、活动主题

  以“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征集稿件,讲述您与《新疆日报》之间的点点滴滴,分享这份报纸如何陪伴您走过岁月长河,见证您的成长与变化,以及它在您心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只要您与《新疆日报》有过交集,都欢迎您参与本次活动,分享您的独特故事。

  三、活动时间

  自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进行编辑和评选,优秀作品将在《新疆日报》、石榴云客户端、天山网及第三方平台账号发布。

  四、投稿要求

  稿件围绕“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这一主题展开,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可以是您与报纸初次相遇的情景再现,可以是报纸对您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也可以是您对新疆日报的期望和祝福等。

  文体不限,散文、随笔、诗歌等均可,字数在800—1500字。请务必保证原创性和真实性。

  请使用Word文档投稿,标题注明“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征文”,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以便后续联系。

  请将稿件发送至指定邮箱xjrbzkb@126.com,邮件主题为“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征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秦金俐]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