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到了,你是否想拥有一个“春色满杯”?
贴饼玻璃杯——这件唐代文物来自库车市森木塞姆石窟,纯粹的青绿色,像装满了一杯的春天。
这只玻璃杯,诞生于大唐盛世,它或曾盛过西域的美酒,也或装过中原的香茶,在觥筹交错间,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却依然散发着千年前的春意。
整个杯体呈淡绿色,透明度不是很强。敞口,弧壁,杯壁饰两排上下交错着十二枚圆形贴饼,底部“圈足”保稳。从形制和纹饰上看,此杯应该是波斯风格产品。造型古朴,工艺精湛,杯壁上的圆形贴饼,仿佛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贴饼纹饰工艺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常见,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技术,展现了古代工匠对异域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其青绿色调与贴饼纹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与工艺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先秦至隋唐时期,从地中海和两河流域等地传入的玻璃在受到中国本土的原材料的制约、生产力水平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逐渐开始走向本土化的道路。
新疆是我国目前发现早期罗马和萨珊玻璃器皿数量最多的一个地区。这些玻璃器皿显示了汉代至唐代,新疆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持续存在。通过吸收外来玻璃制作技术,新疆工匠在公元4世纪之后也在当地自制玻璃器皿。
贴饼玻璃杯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其工艺和装饰风格可能受到西亚、波斯甚至罗马玻璃工艺的影响,体现了古代新疆地区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点的独特地位。通过这件玻璃杯,我们可以窥见千年前丝路沿线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风貌,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厚度。
唐代的贴饼工艺虽然不再普遍使用,但其装饰理念在现代玻璃工艺中得以延续。现代玻璃杯上的浮雕、贴花等装饰手法,可以看作是贴饼工艺的现代化演变,同时在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例如色彩渐变、几何图案、抽象造型等。两个时代艺术创造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永恒探索。
无论是唐代还是现代,玻璃杯的核心功能都是盛装液体,但现代玻璃杯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体现了人类需求的扩展与技术的进步。古人使用玻璃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今玻璃杯更加普及,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千年后的春天,我们与这只玻璃杯相遇。它不再是一件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个充满温度的春日信使。它告诉我们,千年前的春天,也曾如此明媚;千年前的人们,也曾如此热爱生活。
监制:丁涛、杨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内容来源:文汇报、新疆博物馆文创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