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今年的主题是
冰川保护
冰川对生命至关重要
其融水是饮用水、农业
工业、清洁能源生产
和健康生态系统
所不可或缺的
在新疆有这样一座冰川
它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
距乌鲁木齐127公里
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
它就是天山一号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县境内
属双支冰斗-山谷冰川
长2.4公里,平均宽度500米
面积1.85平方公里
主流线呈“S”型
最大厚度140米
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
最高海拔4484米
天山一号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
距今已有480万年的历史
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
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
有“冰川活化石”之誉
成为中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
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
在冰川海拔3500米以上
可以看到成层的槽谷、岩坎
岩盆、冰斗及状似绵羊脊背的羊背石
等冰蚀景观
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谷地
保存着各时期的冰川堆积物
整个冰川遍布着
“呈舌状的冰川前缘”
“金字塔般的角峰”
“弧形的冰川终碛”
天山一号冰川。
在全球范围内
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选定的
参照冰川只有40多条
分布在亚洲、欧南美、北美等19个地区
用以代表全球山地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即是其中之一
也是全球唯一一条位于中国境内的参照冰川
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选定的参照冰川。
然而多项研究显示
过去50年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冰川面积缩小了19%
而天山一号冰川近30年来
呈现加速退缩趋势
2012年至2018年期间
天山一号冰川面积减少0.07平方公里
末端变化退缩幅度更为显著
天山1号冰川从1962年至2018年的对比。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提供
为此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专家
在2023年8月首次进行了
“为冰川盖棉被”试验性项目
旨在降低冰川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减缓冰雪融化速率
延缓冰川退缩
科研人员给冰川铺设“盖被子”的试验材料。
实验采用了多种高反射性材料
包括特殊织物和环保涂层
以测试不同材料的隔热效果和环境适应性
初步结果表明
这些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冰面的反照率
经过持续数月的数据监测工作
试验数据表明
相较于未覆盖隔热反光材料的冰川
500平方米的试验场中
冰川总消融量减少34%
人工覆盖冰川保护概念图。
除了关注材料的降温效果
研究团队还评估了其耐久性
环境影响及适用性
以确保其可持续性
未来
科研团队将进一步探索人工增雪
覆盖技术等手段相结合的
综合冰川保护策略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消融挑战
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站。
同时
专家表示
目前这种试验只适用于面积小
且具有科研和旅游价值的冰川
要想真正减缓冰川的消融速度
从根本上保护好冰川
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保护好环境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站长
王飞腾表示:
冰川的消融主要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造成全球变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温室气体排放
像二氧化碳和甲烷
还有很多工业活动
和很多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所以只有全世界共同行动
控制全球的升温
才能够从根本上来延缓冰川消融
冰川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只有通过不懈探索与实践
才能为未来守护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
让冰川的冰雪之美得以延续
盼望有一天
再也不用给冰川“盖被子”
而它们能按照自然规律生存下去
(综合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cctv13、中科院之声、生态中国网、澎湃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