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杏花赋》
作者/魏宝山
维公元二零二五年,岁在乙巳,春分之月。火洲回暖,杏浪卷地,九霄皆绯。余闻“新疆第一春,花开吐鲁番”之誉,溯丝绸古道,探秘境桃源,遂作斯赋。其辞曰:
吐鲁番形胜,瀚海明珠。天山余脉,融雪为泽;火焰山麓,杏染丹霞。当春分序,数万亩杏林舒展腰肢,将西北大地晕染成流动之胭脂色,仿佛打翻千年丝路珍藏之颜料罐。朝霞泼彩,托克逊千峰叠翠;暮霭流金,鄯善万树垂珠。高昌故城残垣下,唐风杏雨润诗魂;交河遗址断壁间,汉韵花影照汗青。此非瑶池,实乃西域春都。
观夫杏花之态:虬根盘石,如龙爪扣紧黄沙;老干皴裂,似铜铸镌刻沧桑。新苞初绽,犹含西域胡姬之媚;重瓣叠锦,恰似天山雪莲之妍。白者若羊脂凝玉,映照坎儿井碧波;红者如焰火流丹,燃烧葡萄沟晚霞。风起时,花瓣纷飞如维吾尔族少女之纱丽;月明时,枝桠婆娑似青铜器上之蔓草纹。更兼暗香随驼铃远逝,清韵伴木卡姆萦回,此乃大地之水墨也。
溯其人文渊薮:汉使张骞凿空西域,杏核伴苜蓿籽深植绿洲;唐僧玄奘取经东归,贝叶经里藏杏花偈语。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曾在雅尔湖畔植杏明志;左宗棠“栽杨柳千株”,亦令杏花成荫护屯田。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之咏,化入艾丁湖畔之杏花烟雨;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之思,转为交河杏坞之诗意栖居。更有桑皮纸非遗传承人,以古老技艺绘就“杏花十二钗”;葡萄干晾房内,十二木卡姆唱响“杏花开了”之古老情歌。
至若精神意象:根扎流沙千年不死,恰似坎儿井暗渠穿行;花开酷暑三伏不凋,犹如艾丁湖银月凝霜。春寒料峭时,虬枝抖落昆仑雪;夏暑炎蒸日,绿荫深藏火焰山。杏花雨润泽之桑皮纸上,各民族书画家笔走龙蛇,将神话传说与对自然之敬畏,皆融进花瓣之脉络。花开花落之轮回里,见证高昌乐舞之千年演变,记录坎儿井工程之智慧传承。
今观发展新貌:“新疆第一春•花开吐鲁番”文旅品牌耀动寰宇。杏花节期间,八方宾客云集:摄影家追逐托克逊“杏花沟”晨雾,诗人醉吟鄯善“库木塔格”落英,工匠学习桑皮纸雕花技艺,学者考察古杏树基因密码。中欧班列满载杏脯蜜饯,沿古丝路驶向欧罗巴;数字云台直播"杏花雨"奇观,令世界透过5G看见吐鲁番。更见生态智慧:杏林下种植耐旱作物,光伏板与花海交相辉映,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态科技共谱新篇。
赞曰:
火洲春早冠西疆,霞蔚云蒸满院香。
铁骨虬根扎大漠,冰心素蕊傲骄阳。
桑皮妙手裁花韵,坎土深渠润杏芳。
丝路新程花作伴,千秋共赏艳阳妆!
愿借东风传花信,四海同斟杏花酿!
此赋既成,愿吐鲁番杏花之美,传颂千古,永载史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