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在短视频与流行文化盛行的当下,如何让气象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给出了创新的答案——以“气象知识+情景剧”的创新组合形式,成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这支由23名跨界人才组成的团队,用青春创意让气象服务焕发生机。
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合影。图片由菲罗娜·加那提提供
4月17日,记者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创作团队,探寻气象科普焕新的密码。
短剧让气象“活”起来
“天气预报需要持续创新传播策略。”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融媒体制作科副科长胡超一语道破创作初衷。2022年8月,新疆气象局成立融媒体中心,依托先进的融媒体防灾减灾业务平台,组建起一支跨界团队,成员包括气象专家、影视制作人和00后小编。该团队坚持“一过程一策”,及时传递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日均制作科普短视频10余条,有效提升公众防灾减灾避险意识。
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在拍摄天气预警视频。图片由菲罗娜·加那提提供
这支团队汇聚了多方精英,正研级气象科普专家苏小岚把握气象宣传科普正确方向,高级工程师许宁超提供技术支持,新闻传播、动画制作、播音主持等领域的90后、00后小编们负责将专业的气象术语转化为网感表达。
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小编在拍摄风云气象系列科普短视频。视频由菲罗娜·加那提提供
在这里,小编们身兼策划、摄像、剪辑等多重角色。00后小编苏凯睿透露:“从策划、拍摄到剪辑都是我们自主完成,刷到热梗发工作群已成常态。”
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主播解密沙尘天气“大家族”有哪些成员。视频由菲罗娜·加那提提供
气象主播们不仅仅精准预报天气,更是化身“戏精”——气象主播娜孜曼一人分饰“沙尘三姐妹”,通过拟人化对白生动解析浮尘、扬沙与沙尘暴的区别,将电视剧里的初雪场景巧妙转化为天气预报的形式,悬疑影视配乐催生出风云气象系列科普短视频。这种“专业内核+娱乐包装”的形式,瞬间让无数网友爱上看天气预报。
“幽默外壳”包裹“专业内核”
面对新疆独特气候,团队打造出“地域特色+跨界联动”组合拳:在游客如织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拍摄气象科普视频,联合乌鲁木齐交警解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何与道路安全息息相关,在重大赛事与活动前发布精准的气象服务信息。2024年冬至节气推出的《巴里坤喊你来吃冬至饭》全媒体策划实现百万级传播,短视频《我心中的万千气象》获“万人说新疆”活动一等奖。
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小编联合乌鲁木齐交警解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何与道路安全息息相关。图片由菲罗娜·加那提提供
创作团队始终以“科学为核、创意为翼”为准则。从网络热梗中捕捉灵感,在选定具体的气象科普点后,由气象专家团队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通过头脑风暴,将难懂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表达,科普内容不失准确又富有趣味。“幽默是壳,专业才是核,每期科普内容脚本都需要专家审定。”胡超介绍道。
面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团队计划推出“花期预报”“独库公路天气预报”“全疆5A旅游景点预报”等服务产品。同时深化与交通、文旅、农业等部门合作,开发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胡超表示:“我们将坚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创作理念,继续尝试更多创新形式,制作更多高质量的科普内容。”
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小编们在拍摄情景剧。图片由菲罗娜·加那提提供
“天气预报可以很‘潮’,但专业的底线绝对不能丢。”胡超说,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正用23个“六边形战士”的跨界智慧,在奇思妙想中,做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当科学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开来,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青春创意不断打通。
相关报道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