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通讯员 罗洁
近日,南北疆多地迎来降雪。哈密市的哈斯木·牙合甫又喜又愁。喜的是,终于盼到了雪季,阔克麦西热甫活动可以开始了;愁的是,伊州区城乡的雪花细细碎碎,达不到阔克麦西热甫的要求。
雪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与传承于哈密的新疆维吾尔族阔克麦西热甫的特点有关。
11月24日,阔克麦西热甫自治区级传承人哈斯木·牙合甫(右)在给徒弟讲解乐器演奏技巧。罗洁摄
“阔克”意为“青苗”,“麦西热甫”指“聚会”。阔克麦西热甫是哈密维吾尔族群众在秋收之后、初冬瑞雪到来之后举办的歌舞聚会,也是当地农民希望平安过冬和庆贺新年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完整的麦西热甫活动包括丰富的民俗和艺术表演,如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杂技、口头文学、饮食及游戏等。
今年58岁的哈斯木·牙合甫是哈密阔克麦西热甫的自治区级传承人,他出生在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高得格村,父亲是维吾尔族赛乃姆传承人。8岁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学习赛乃姆,10岁就能登台演出。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参加乡村里的阔克麦西热甫,耳濡目染之中,他对阔克麦西热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1年,我考进哈密师范学校学习音乐,毕业后一边当老师,一边跟着民间艺人学习。其中有一位艺人水平很高,后来被哈密市、自治区推荐评定为阔克麦西热甫的国家级传承人。他对我提升技艺水平帮助很大。”哈斯木说。
“一下雪,就可以举办阔克麦西热甫了。”他说,标准的阔克麦西热甫从“下雪书”(又称“投雪信”)开始。一位村民用白纸写上祝词,包上雪和一件小礼品,去另一位村民家里做客。趁主人不注意,把这封“雪书”放在对方家中,之后告辞出门。如果主人在事后才发现雪书,就要承办一场阔克麦西热甫。如果主人当场发现了雪书,那么得由这位下雪书的村民承办一场阔克麦西热甫。
“瑞雪兆丰年。下雪书,代表着哈密维吾尔族群众期望来年丰收的美好祝愿。如今,哈密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都喜欢办麦西热甫。”哈斯木说。
2008年,阔克麦西热甫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鼓舞了哈斯木等一大批传承人。在自治区、哈密市有关部门支持下,阔克麦西热甫的内容得到挖掘和保护,哈斯木等一批民间艺人成为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传承人。
“阔克麦西热甫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对传承工作非常重视。传承人都有政府发放的补贴,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够一心一意开展这项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哈斯木说。
“政府支持,老百姓喜欢,愿意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高兴得很。”哈斯木当时在五堡镇四堡中学当老师,有空就免费教孩子们学习阔克麦西热甫。冬天农闲,他在自家院子里架好火炉,免费教农民学习阔克麦西热甫。“村民们学习劲头大得很,学得特别认真。镇里的干部一看,有这么多人都学得不错,就经常组织我们外出演出,非常受欢迎。”
在哈密市、伊州区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哈斯木带出了70多名徒弟,其中有30多人成为阔克麦西热甫的市级传承人,有不少徒弟成为歌舞团演员、中小学音乐教师。
11月25日,记者在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古街遇见了哈斯木的徒弟胡西丹·可尤木。在哈斯木的培养下,胡西丹成长为哈密市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我5岁的时候,在一场麦西热甫上学着大人跳舞,哈斯木老师看中了我,觉得我有舞蹈天赋。后来我就跟着哈斯木老师学习。”胡西丹说,在哈斯木老师的教导下,自己对哈密阔克麦西热甫的理解更加深刻,舞蹈技艺也不断提高,今后,希望能够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现阔克麦西热甫的魅力。
“政府对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工作很重视,有专项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还组织了很多演出。我去过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等地参加了多次交流演出,我带的不少徒弟还去过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演出。外出交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哈斯木说,“阔克麦西热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要把非遗传承人培养好,让阔克麦西热甫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
阔克麦西热甫的保护单位是哈密市伊州区文化馆。传承项目负责人张艳丽介绍,哈密市和伊州区年年都举办阔克麦西热甫传承人培训班,并把阔克麦西热甫的歌舞演出部分作为精品节目对外推广和展演,受到疆内外观众的喜爱。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