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石榴籽”深情出镜:马头琴,声声催我回故乡!》 (点击查看原文)
创作单位:乌苏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年6月7日
“石榴籽·爱家乡”报道开篇之作;剪辑制作有独道之处,开头黄金10秒特别抓人眼球,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出人意料地震撼大气;人物选取典型,作为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的后裔,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家乡传播马头琴文化,爱家乡之情自然真诚。讲故事节奏明快,既展现了历史文化,也让人看到传承和未来。马头琴配乐升华了主题,为本片增色不少。
视频制作:乌苏市融媒体中心
一部作品多次打磨 我们收获很多
乌苏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同国(负责本片文案策划)
在接到任务后,我们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成策划团队,集思广益,经过半个月的线索收集,我们将人物锁定在巴图巴音身上,巴图巴音是乌苏市文工团演员,从小生活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2007年,20岁的巴图巴音独自踏上求学路,先后在德德玛艺术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进修学习了8年马头琴。2013年巴图巴音毕业留校,在德德玛艺术学院担任马头琴教师。2015年巴图巴音因想念家乡,回到了乌苏,给当地群众教授马头琴,现在由他带出来的琴徒有50余人,六七岁的幼童、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拜他为师学习马头琴,这让他信心十足,经常带领琴徒们参加各种活动,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的风采。我们被巴图巴音的这种热爱家乡、传播非遗文化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就选他为代表来讲乌苏“石榴籽”的故事。
在文案撰写中,我们也是绞尽脑汁,因为要想在几百字的篇幅中讲好一个人物故事的确不容易,为此我设置两条线索,明线以他现在的工作、生活以及介绍乌苏山川风光为主,暗线以他在内蒙古求学工作经历为辅,两则交替进行,画面能表现的,文字尽量不去表述,尽可能地节省篇幅和文墨。通过创作“石榴籽 爱家乡”短视频作品,我也收获很多:一是一条好的短视频作品,一定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要以人物为中心,在突出人物感人细节的同时,始终与主题紧密贴合;二是好的作品需要多次打磨,文案写出后,中心领导、拍摄制作的同事们又经过多次修改,才逐步磨合成型。创作过程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也收获了很多。
多巴胺让视频有了视觉冲击力
乌苏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新伟(负责本片拍摄制作)
我们创作的作品叫《马头琴,声声催我回故乡!》。在视频切入点的选择上,我借鉴时下流行的多巴胺方式,和巴图巴音一起到乌沙安集海大峡谷、待甫僧景区、乌苏博物馆、公园等处去取景拍摄,展示乌苏丰富的自然风光,形成视觉冲击力;在叙事环节,我精心设计镜头,展现巴图巴音给琴徒教授马头琴的细节,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主题思想逐渐展示出来;为了让画面更和谐,内容衔接更自然,在现场我也多次更改文案,拍摄的角度也结合航拍、单反等拍摄器材的特点进行展示;在主题音乐的选择上,我用马头琴为主体音乐,让背景音乐和现场马头琴演奏的声音融为一体,给大家一个轻松舒适的观看体验。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也看到了其他县市融媒体中心创作的“石榴籽 爱家乡”短视频作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学习到了他们拍摄制作中的经验和技巧,我会再接再厉,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短视频作品,分享给大家。
专题链接:石榴籽·爱家乡短视频系列报道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