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我们家” 风雪中见证“哈密温度”
2024-02-18 23:12:32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2月18日13时,哈密市三道岭镇2000余名滞留旅客已全部返程。14时,G30恢复通行,星星峡镇3500余名滞留旅客安全驶离。截至19时,巴里坤县1000多名滞留旅客平安返程。离开时,滞留旅客纷纷表达了谢意:“谢谢阿姨给宝宝一个暖和床睡。”“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宾馆,这里吃的喝的都有,非常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帮助。”“大家就像亲人一样,感觉回到家了。”……

  当春运“撞上”特强寒潮,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哈密市迅速启动气象灾害风险应急预案,在茫茫风雪中,为滞留旅客开辟了一条平安之路。

  政府保民生 筑牢温暖防线

  巴里坤县下涝坝乡地理位置尤为重要,G335线、S238线、哈-巴-木-乌公路贯穿全境,南接哈密市伊州区、西毗木垒县,是进出哈密市的西线交通要道,是天山北线出疆的必经之路。

图片

下涝坝乡干部为滞留旅客分发食物。

  从2月17日上午10时开始,滞留在巴里坤县下涝坝区域的1000多名滞留旅客和500多辆各型汽车陆续来到下涝坝乡政府和下涝坝村村委会避寒。下涝坝乡干部把办公楼内的宿舍、办公室、会议室以及仓库等房间都提供给滞留旅客,还购买350多套棉被和1800余份爱心包分发给大家。下涝坝乡政府院子住不下的,政府积极协调当地牧民,安排滞留旅客在牧民家住宿。

  滞留旅客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招待,下涝坝乡党委书记韩志强在牧民家看望他们时霸气喊话:“无论什么时候来这里都不会让你们挨饿受冻,希望下一次来巴里坤旅游观光。”

在一碗泉辖区,哈密交警为滞留旅客送来了开水、方便面等。

  2月17日凌晨2时许,G30连霍高速公路一碗泉辖区10级以上强阵风并伴随强沙尘天气,道路能见度极低。一碗泉公安检查站对滞留车辆、人员有序分流安置,警车带道将他们送往哈密市伊州区三道岭镇的学校和宾馆避寒休息。当天21时30分,强沙尘天气减弱,一碗泉公安检查站民警将剩余200余辆滞留车辆带至吐鲁番市鄯善县进行妥善安置。截至18日凌晨1时,滞留一碗泉服务区的3100余名旅客全部安置完毕。

  哈密市各乡镇街道也行动起来,引导滞留旅客前往就近的服务区、公安检查站等进行安置,并安排他们前往学校、宾馆、社区、村民家中住宿,妥善解决生活需求。

  哈密市安排哈密市第十二中学、哈密市第四中学、哈密市第八中学、哈密市第十三中学四所学校作为安置点,以满足滞留旅客的住宿需求。据了解,4所学校前后安置滞留旅客上千人。

图片

伊州区东河街道妥善安置滞留人员。

  哈密市伊州区东河街道青年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待了28名来自河南、甘肃、四川的滞留旅客。水、方便面、火腿肠、抽纸、榨菜等一应俱全。为了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社区还提供了少儿读物。

  伊州区乌拉台乡政府经过协调和沟通,将51户滞留旅客安置在乌拉台乡乌拉台村农民家中。“旅客住多久,我们就管多久。让他们在我们这安安心心。”乌拉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库里满·恰里南说。

  伊州区陶家宫镇政府准备了500余个折叠床、1000余套被褥及军大衣、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同时将各村委会的宿舍、活动室、民宿以及村民家作为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了1000余名滞留旅客

  伊州区双子井乡在博伦矿业生活区安置车辆170辆、人员800余人,为滞留旅客免费提供餐食、开水、手机充电、汽车充电服务,并为80岁老人、哺乳期的孩子、孕妇、重症患者及发烧的儿童提供就诊服务。

  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协调辖区内宾馆、酒店、社区活动室作为安置点,累计接待安置滞留旅客1300余人,并为他们送去了泡面、矿泉水。

  伊州区三道岭镇政府在体育馆、学校等设置了四个主安置点,将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作为备用场地,安置600余辆车、2200余人。

  18日上午,伊州区西河街道团结社区、伊州区城北街道黑峰山社区为滞留旅客准备了热腾腾的早餐,旅客们临行前对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图片

  截至17日夜间,伊吾县下马崖乡服务区、盐池服务区、前山服务区、白山泉公安检查站以及G335线、G7高速沿途有520余辆车1600余人滞留。伊吾县迅速组织志愿服务队,为滞留旅客提供取暖、开水及方便面等基本生活保障,开展情绪疏导,同时统筹调度县城多家宾馆及伊吾县中学安排滞留县城人员。18日凌晨1时,2800名滞留旅客在伊吾县得到妥善安置。

  群众送温暖 用真情暖人心

  积雪路滑,不少旅客滞留,在应急管理、民政、交警等部门竭力安排旅客吃住的同时,多地热心群众也自发参与其中,为滞留旅客送上食物和热水,邀请他们去家中住宿,用热忱与善良,为被困的旅客送去了温暖。

  伊州区乌拉台乡乌拉台村村民与阜康滞留旅客因一场风雪结缘,相互约定:“留个电话以后就是亲戚了。”

图片

依明·牙牙正在为滞留人员做抓饭。

  伊州区东河街道上阿牙村村民依明·牙牙为滞留旅客准备了香喷喷的抓饭,他说:“到了我们哈密,就不能让大家饿肚子。”伊州区人大代表曹庆海为滞留旅客送上面包、水、水果以及米饭菜让旅客带到路上吃;伊州区东河街道热心志愿者一早就起锅烧油,为滞留的28名旅客做了一顿热腾腾的臊子面。

  因乡政府住不下,下涝坝乡村民们纷纷邀请滞留人员去自己家住,甚至有村民在微信群里主动请缨,为旅客提供免费住宿和食物。热情的哈萨克族大妈向旅客抛撒糖果,用恰秀仪式欢迎大家“祝愿他们能渡过难关,平安回家”。那么,住在下涝坝乡牧民家什么感受?牧民家的早餐长啥样?戳视频,听听旅客怎么说。

  风雪无情,哈密有情,一双双援手、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各族群众的风雪回家路。在这场强寒潮中,有许多人一直在守护平安返家的路,那一个个令人震撼且动人心弦的瞬间,见证着新疆哈密的温度与速度。

  (素材来源:哈密发布 伊州零距离 巴里坤零距离 伊吾零距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闫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