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刊文:历史变迁中的阿勒泰
2024-07-27 16:08:45 学习时报

  新疆阿勒泰地区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和准噶尔盆地北缘,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内辖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和吉木乃县。阿勒泰之名源自阿尔泰山,为蒙古语,意指黄金和金色。阿尔泰山古称金微山或金山,清代誉之为天山北路“名山之冠”,“山前后物产饶裕、水草丰美,久为中外各部落所艳羡”。历史上的阿勒泰地区,不但是中国北疆民族游牧、驻屯和设立牙帐之所,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新疆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缩影。
  历史上中央政府对阿勒泰地区的治理  西汉初年,中原王朝就开始经营北疆地区,张骞凿通西域强化了西域和北部边疆的联系。自汉代起,阿尔泰山区域就是维护西域安全稳定的战略要地,其中今天阿勒泰地区尤为重要。正如清人所论,阿尔泰是“漠北全疆右臂”,而今之阿勒泰地区则起到屏护新疆的重要作用。纵观历史,中央政府强大时,为确保西域安全稳定,就会对关系天山北路安危的阿勒泰地区加强管理,屯兵建置;中央政府衰落时,北疆阿勒泰地区等地常为部族政权割据,作为南控西域和东进漠北的要地。因此,阿勒泰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中央王朝塞防的藩篱、北方游牧民族前出基地和迁徙通道的多重角色。
  自唐代起,中央政府开始对阿勒泰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唐在西域和漠北建立严密的军政管理体制,比汉朝更有效地征兵和应对战争,其中设置羁縻州府是唐代治理边疆的重要举措。649年唐太宗在庭州设立瑶池都督府,不久分为昆陵和濛池二都护府,并将阿勒泰地区纳入辖地,设立狼山州。657年苏定方先后大败西突厥,恢复唐朝对西域的统治,并于659年设立金山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两河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702年唐朝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阿勒泰地区为北庭节度使辖区羁縻州府所管辖。
  宋辽金时期在金山游牧的黠戛斯等部臣服于中央王朝。1124年,西辽在阿尔泰山设立西部招讨司并在乌伦古河流域屯垦,隶属上京道。1204年,成吉思汗率兵攻灭乃蛮部,占领阿尔泰山两侧,并将阿勒泰地区分封给窝阔台。窝阔台汗国被灭后,阿勒泰地区为阳翟王部,科布多一带为称海宣慰司,北面为八邻万户和益兰州等部断事官辖地,后进入元朝中央政府岭北行省版图。明代,阿勒泰地区为斡亦剌惕部游牧地,即卫拉特(瓦剌)蒙古部管辖。
  清朝消灭准噶尔政权后在阿勒泰地区实行军府制度,以边防军务为主,兼管屯垦。1761年,清朝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阿勒泰地区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受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1867年,清朝将塔城参赞大臣移驻布伦托海,并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兼理塔城和阿尔泰两地事务。1869年裁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阿勒泰地区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1903年,伊犁将军长庚在与科布多、迪化、伊犁、塔城四方商妥后,确定将阿尔泰建成单独行政区。1904年,清政府将科布多参赞大臣之副职科布多办事大臣移驻阿尔泰承化寺(在今天阿勒泰市)视事,锡恒为首任办事大臣,辖阿尔泰乌梁海、新土尔扈特与新和硕特三部之地,此为清朝实行科布多与阿尔泰分治的开始。1907年,阿尔泰正式由科布多划出,成为一级行政区,奠定了今天阿勒泰地区的基本区划范围。
  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从蒙古高原到黑海之滨存在着一条古老的商道,这条商道由多个支线组成,或经过中蒙边境的一些大坂,进入新疆布尔津河上游和克兰河上游,进入额尔齐斯河;或由开尔根鄂博、巴彦毛德尼布拉格翻越阿尔泰山,进入布尔根河上游及乌伦古河;或向南穿越将军戈壁,进入新疆奇台县;或抵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后,沿河西行入塔城、博乐、伊犁河谷,随后抵达哈萨克斯坦。这些线路所汇成的商道就是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时间久远。早在公元7世纪初,《新唐书》就记载阿尔泰山地区游牧民族妇女服饰使用“红绢”“霭锦”,可见中原丝绸当时就畅销此地。《新唐书·黠戛斯传》记载说,从阿拉伯地区经由波斯到新疆吐鲁番和吉木萨尔、阿尔泰有一条丝绸贸易商路。隋代裴矩在其撰写的《西域图记》中则明确指出,由中国通向地中海区域的商路“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其中,“北道从伊吾(今新疆哈密),经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铁勒部、突厥可汗庭(今巴尔之南),渡北流河水(今锡尔河),到拂林国(东罗马)达于西海(地中海)”。学界研究认为,这条经巴里坤西抵地中海的北道,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存在了。阿勒泰地区曾经由铁勒等民族居住,加上盛产黄金,因此商路经由此地,成为联通中亚草原和蒙古高原的节点。例如,文献记载铁勒就针对很多西域商人到中原做生意的情况,遂利用其占据草原丝绸之路要津的优势,便“恒遣重臣在高昌国,有商胡往来者则税之,送于铁勒”。
  草原丝绸之路在阿勒泰地区境内也有多条重要的支线,大体可分为东南道、东道、北道、西道、南道五条。一是东南道,即以新疆巴里坤为门户,经木垒、古城、将军戈壁、哈拉玛依勒山、红柳沟、野马泉、萨尔托海和青河。二是东道,即以科布多为门户,形成青吉线(青河县至吉木乃,再通往今天哈萨克斯坦的斋桑及卡拉干达)、青布线(由青河县到福海县的布伦托海,复经和布克赛尔、塔城,由阿拉山通往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三是北道,即由达英湖为门户,进入乌尔莫盖提,且由乌尔莫盖提进入乌契力克、小克兰河、阿勒泰、齐伯渡、布伦托海;或由乌尔莫盖提进入耶戈阿什、沙勒凯尔、加斯卡拉盖、阿勒泰、齐伯渡、布伦托海。四是西道,亦新疆吉木乃、哈巴河口岸为门户,联通青吉线和青布线。五是南道,即由阿勒泰至乌鲁木齐、富蕴县至乌鲁木齐构成。由于游牧部落广泛分布于蒙古高原、天山以北以及今天中亚等地,其往来十分密切,形成草原丝绸之路,而以上述五条重要贸易路线及其繁忙的贸易场景,促使阿勒泰地区成为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多元文化交融互鉴之地  地处草原丝绸之路节点的阿勒泰地区,历史上始终是游牧民族大迁徙大交流的重要区域,造就了其文化多元性和融合性特点。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发现通天洞史前遗址。考古发掘表明通天洞遗址是跨时代的文化堆积,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通天洞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出早期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说明阿勒泰地区与塔尔巴哈台之间较平坦的山谷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的通道。从历史发展来看,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鲜卑人等都在阿勒泰地区建立过政权,族群之间有着深厚的人文联系与浸润,众多出土文物以及人文演变都充分体现出这些特点。
  阿勒泰地区发现众多文物具有融合性特点,例如岩画就是如此。阿勒泰地区多处发现岩画群,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的是鹿,有的是古代车辆,有的是虎牛咬斗,有的是宗教场景等。而这些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及其制作特点与蒙古、中亚地区岩画表现的内容相似。阿勒泰地区发现的不少铜器与乌鲁木齐、哈密巴里坤等地发现的铜器一致,例如巴里坤出土的铜器,其造型、腹部图案等均与阿勒泰地区发掘的一致;另有铜镜也是如此,反映出其同属一样文化圈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伊犁河、伊塞克湖、天山北部、天山中部和东部流行的塞人—匈奴文化,曾受阿尔泰—南西伯利亚文化的影响,而后者又受到中原地区殷商文化的强烈影响,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融合特征。
  阿尔泰语系是世界上重要的语系之一,也反映出该地区古代人群和文化交流与融合。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其形成是丁零、东胡和肃慎等族系语言早期接触所致,反映出古代北方诸族以及语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十分深入,从而使阿尔泰语系诸语族产生共同性。这种共同性表明其相互间深刻的联系,昭示着阿勒泰地区人群与文化的广泛交流与深度融合。
  (许建英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孙圆圆]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