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山胜利隧道项目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隧道出口端总工程师毛锦波个人自主研发的《一种平行中导隧道超前双主洞的巷道式施工通风方法》(以下简称:三洞巷道式长距离施工通风法)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项专利的获得,标志着天山胜利隧道在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作为世界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的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公里,是国道0711线乌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地处天山山脉,埋深深,地质断裂带多,具有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环保要求、高寒、高海拔等特点,极具施工难度和技术挑战。
隧道施工高峰期,多达7个掌子面同时作业,施工作业面多,施工人员和机械数量庞大,对通风系统的要求极高。然而,隧道内爆破炮烟、内燃机尾气和车辆扬尘等污染源众多,导致洞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面对这一技术难题,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第6标段天山胜利隧道项目出口端总工程师毛锦波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三洞巷道式长距离施工通风法。该方法充分利用TBM硬岩掘进机超前平行中导洞和竖井作为施工通风巷道,通过优化通风布局和风机配置,有效解决了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难题。
具体而言,该方法通过在中导洞内设置通风巷道,减少独头掘进通风的距离,同时利用成型竖井的烟囱效应,迅速排除洞内污浊空气。此外,根据不同工序下钻爆法作业面的需风量,通过精细的工序管理,降低了风机功率配置,将原来高峰期8700kw的风机配置功率降低至2400kw,实现了通风节能的目的。据统计,风机功率和通风节能降低率均达到50%以上,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
毛锦波总工程师说:“天山胜利隧道的施工通风难题是我们项目面临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通过创新性的通风方法和技术手段,我们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为隧道的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三洞巷道式长距离施工通风法这项技术创新的成功应用,实现节能减排目的,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内三洞超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通风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巴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景丽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