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时光穿梭新疆农田,岁月见证丰收美好
2024-09-22 09:00:1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秋分已到

也迎来了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此时的天山南北

处处稻谷飘香、蟹肥菊黄

棉花炸蕾吐絮、果蔬飘香四溢

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

今天

让我们追着时光的脚步

在一幅幅光影印迹

一组组劳作场景中

感受新疆农业的日新月异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工具

人们往往会想起

坎土曼、犁铧、锄头、铁耙

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

耕作无法实现规模机械化

当时的劳动场景是啥样?

(上下滑动查看)

1956年6月,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学生们在乌鲁木齐市郊区实习,他们正在用喷雾器向西红柿根部施肥。杜万英 摄


1956年6月,乌鲁木齐市幸福蔬菜合作社社员在采摘蔬菜。杜万英 摄

1959年,乌鲁木齐市商务局蔬菜经理部员工加工大批的冬菜,准备冬季供应人民生活需要。赵琦 摄

1962年,野苹果丰收。新疆八一农学院在巩留县和新源县野果林所在地建立改良加工场,将野生果实加工成果肉皮、蜜饯、果酱等,这是新疆八一农学院野果改良场果园队在采摘野果。范博 摄

1962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今第二师)30团农场棉田里,职工在拾棉花。赵琦 摄

1964年8月,哈密地区(今哈密市)陶家宫公社用机械给小麦脱粒。宋士敬 摄

人力和畜力是耕作的主要来源

人工犁地、二牛抬杠、马拉收割机

是常见的耕作方式

1955年,沙湾县(今沙湾市)星火农业社第一年冬小麦丰收,新买的马拉收割机第一次在田野上出现,代替了繁重的劳动力。祁连山 摄

上世纪70年代初,群众用骆驼拉犁进行耕作。

1958年

新疆第一台拖拉机诞生

随着跃进牌轮式拖拉机驶出车间

新疆实现农机制造工业零的突破

第一台拖拉机长啥样?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1958年5月13日,新疆第一台拖拉机从车间驶出。(资料图片)

社会发展的步履不断向前

田埂里的农机具在不断更新

农民们扔掉了镰刀直起了腰

1970年后

新疆陆续有了康拜因收割小麦

上世纪80年代

新疆研制的复式铺膜播种机

可完成起垄、施肥铺膜、打孔等作业

到了1990年

草原松土补播机

中耕施肥机等多种农机具出现

2000年以后

农机具科研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机械采棉作业

无人机打药、机械捆草作业得以实现

2009年10月20日,大型康拜因在奇台县收获小麦。杨新才 摄

2014年3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棉花精量播种机调试现场。陈健生 摄

田地间

机器声隆隆

农业机械身影来回穿梭

2015年5月12日,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夏尔津新村农民正在进行机械化插秧。于苏甫·艾尼 摄

2021年7月7日,在位于昌吉市的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强农场,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何龙 摄

2021年10月15日,采棉机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努尔巴克乡振兴村采摘棉花。周鹏 摄

2023年9月20日,克拉玛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玉米收割机正在农田里作业。闵勇 摄

2023年10月2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村民在采收籽用葫芦。陶维明 摄

<
左右滑动查看
>

近年来

新疆还研制开发了

果树剪枝机、果品采摘器

辣椒收获机、秧苗移栽机等

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

今年以来

新疆围绕重点领域研发推广

新技术、新装备

新产品、新模式80项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农民利用机械采收番茄。陶维明 摄

大蒜前置收获机。(资料图片)

卫星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

无土栽培、智慧农场

等先进技术的出现

“机器换人”成为现实

(上下滑动查看)

62f58bc4a0ac50a166a72d6aeb28c35c_W020240919834353300655.jpeg

2022年4月15日,昌吉市大西渠镇龙河村,农户在用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棉花。何龙 摄


cefc51398221e717b587f071ceb280ad_W020240919834353666047.png

2022年4月12日,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果蔬采摘馆,工作人员采摘无土栽培有机蔬菜。 何龙 摄

a44a65db95c55b0e10159b9fa0699d1b_W020240919834353168827.jpeg

2023年3月18日,工作人员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新疆高新植物工厂智能一体化双层膜温室作业。邹懿 摄

6ea2ab3fe639dc20ee9e26fdb78a5d66_W020240919834353191086.jpeg

2024年6月13日,培训老师带领学员在喀什市色满乡红旗村瓜地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实操。杨斌 摄

农作物不断提产增质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融化灌农庄……”

正如《我们新疆好地方》唱的那样

发展农产品种植

新疆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2014‎年‎3‎月‎16‎日,伊宁县蔬菜基地 ‎。王新平 摄

数据显示

新疆粮食总产从1978年370万吨

2023年达到2119.16万吨

总产增量、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

今年新疆夏粮总产量693.48万吨

保持历史第三高位

今年新疆冬小麦

百亩千亩万亩集中连片

均创全国大面积冬小麦单产

最高纪录

2024年7月4日,在新源县吐尔根乡一片麦地里,农业机械正在收获小麦。张庆华 摄

2024年7月6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阿帕尔村小麦种植基地,金黄色的麦田“丰”景如画。华岩明 摄

新疆的农作物种类齐全

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

以及棉花、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生产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

在新疆农民们辛勤努力下

农作物不断“上新”

红、黄、橘、绿……

天山南北处处好“丰”景

2012年3月2日,莎车县巴旦木丰收。金炜 摄

2020年6月29日,莎车县塔尕尔其镇且克且克兰干村村民采摘万寿菊。武勇 摄

2023年6月23日,博湖县当地渔民在博斯腾湖下网捕鱼。年磊 摄

2023年10月12日,俯瞰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辣椒晒场(无人机摄)。年磊 摄

2024年7月2日,库车市阿克吾斯塘乡长水村村民正在晾晒杏干。吴乐 摄

2024年6月13日,在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红旗村西瓜种植基地,瓜农正在将采摘的西瓜进行装车。包良廷 摄

<<左右滑动查看>>

从2017年开始

国家鼓励“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

新疆的盐碱地逐渐被“唤醒”

东星斑、珍珠斑、泥猛鱼、生蚝

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螃蟹

海鲈鱼、甲鱼

……

现在的新疆实现了“水产自由”

2015年9月14日,在博湖县甲鱼孵化基地,技术员在展示即将出售的小甲鱼。年磊 摄

2020年6月17日,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天蕴三文鱼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在展示他捕捞到的三文鱼。 王臻 摄

2021年10月2日,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托万克库拉村村民在展示捕捞的大螃蟹。汤永 摄

2023年10月14日,哈密市正华水立品养殖合作社员工展示刚打捞出来的南美白对虾。曹新加 摄

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的天鹅湖里的一吨多鲈鱼和石斑鱼丰收了,职工在自豪地展示。代亚萍 摄

左右滑动查看

农产品从线下飞向“云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

技术水平的限制

农民销售农作物的方式

相对单一且传统

1956年6月,乌市早晨农业社把各种新鲜的蔬菜用大车送到市区蔬菜门市部。杜万英 摄 

1999年1月14日,市民正在乌鲁木齐市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购买蔬菜。崔和 摄

农民将收获的农作物带到

当地的农贸市场或集市销售

这是当时最普遍和直接的销售方式

一些中间商会到农村收购农作物

然后转售给更大的市场或加工企业

农民依赖批发商、零售商等渠道

将农产品销往市场

2018年9月,阿克苏市多浪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果农们忙着收获苹果。韩亮 摄

2023年7月2日,商贩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瓜园里装运刚采摘的哈密瓜,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河南等地。蔡增乐 摄

随着电商的兴起

农民们开始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渠道

他们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

直播带货等方式

将农产品直接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和收益

(上下滑动查看)

93615f45b11bd9cb3fc16c00b728bf1e_W020240919829586137991.png

2020年6月11日,疏附县乌帕尔镇库木巴格村樱桃园里,主播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推介樱桃。李瑞 摄

5d37a5207662e7694b15b82cf52617d0_W020240920484934437332.png

2023年9月24日,背景太假哥刘元杰(左一)与团队主播在尉犁县城的一处梨园进行直播带货。 韩亮 苏璐萍 摄

b9095012867feaa8114480a5783252fc_W020240919829588306391.png

2023年10月24日,党员志愿者和库车市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的果农在果园里直播销售冰糖心苹果。吴乐 摄

d9c03711d458b45c70944fe781929ab3_W020240919829591917537.png

2024年6月7日,库尔勒梨城机场货运人员正在往飞机上装运白杏,准备运往成都。王立华 摄

7a322d81a315978325723fc16f5badeb_W020240920466155989361.jpeg

2024年8月19日,“与辉同行阅山河”新疆行直播团队走进布尔津县,董宇辉带货新疆好物。

从坎土曼到“智慧”装备行田间

从玉米小麦到螃蟹三文鱼

从田间地头到手机屏幕

每一张照片

都是新疆农民勤劳与智慧的见证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

点亮了幸福的生活

点击图片 点亮丰收成果

1974年4月,博湖县渔民喜获丰收。赵琦 摄

1977年,伊犁州秋粮丰收。叶树柏 摄

1979年,阜康城关公社城关大队三队蔬菜丰收。王泱 摄

1981年,吐鲁番瓜色撩人,瓜香诱人。王正军 摄

2008年2月29日,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西湾村村民叶建芳在自家大棚温室里采摘黄瓜。史东兵 摄

2013年3月30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乡雀尔盘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摘草莓。华岩明 摄

2015年6月27日,在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头鱼”拍卖得者兴奋地举起“富”鱼向游客展示。年磊 摄

2019年9月,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的农牧民发展的大蒜特色种植业喜获丰收。翟汝增 摄

2022年8月31日,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乡比铁吾铁热克村村民加玛力汗阿帕手捧丰收的西红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2023年10月17日,库车市乌尊镇英吐尔一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摘石榴。吴乐 摄

2023年8月17日,新源县喀拉布拉镇果农在展示油桃。张文庭 摄

2024年9月12日,位于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的乌什县园丁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核桃种植基地,村民在搬运核桃。外力·克依木 摄

2024年9月19日,玛纳斯县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种植户将采摘的葡萄进行分拣装篮。陶维明 摄

照片从黑白到彩色

不变的是

他们始终用灿烂的笑容

迎接大地的馈赠

花一般的笑容

是这个秋日里最美的“丰”景

  监制/策划:张晨 高洁  

  文案:闫蕊 

  图片:新疆图片总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闫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