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到
也迎来了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此时的天山南北
处处稻谷飘香、蟹肥菊黄
棉花炸蕾吐絮、果蔬飘香四溢
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
今天
让我们追着时光的脚步
在一幅幅光影印迹
一组组劳作场景中
感受新疆农业的日新月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工具
人们往往会想起
坎土曼、犁铧、锄头、铁耙
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
耕作无法实现规模机械化
当时的劳动场景是啥样?
(上下滑动查看)
1956年6月,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学生们在乌鲁木齐市郊区实习,他们正在用喷雾器向西红柿根部施肥。杜万英 摄
1956年6月,乌鲁木齐市幸福蔬菜合作社社员在采摘蔬菜。杜万英 摄
1959年,乌鲁木齐市商务局蔬菜经理部员工加工大批的冬菜,准备冬季供应人民生活需要。赵琦 摄
1962年,野苹果丰收。新疆八一农学院在巩留县和新源县野果林所在地建立改良加工场,将野生果实加工成果肉皮、蜜饯、果酱等,这是新疆八一农学院野果改良场果园队在采摘野果。范博 摄
1962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今第二师)30团农场棉田里,职工在拾棉花。赵琦 摄
1964年8月,哈密地区(今哈密市)陶家宫公社用机械给小麦脱粒。宋士敬 摄
人力和畜力是耕作的主要来源
人工犁地、二牛抬杠、马拉收割机
是常见的耕作方式
1955年,沙湾县(今沙湾市)星火农业社第一年冬小麦丰收,新买的马拉收割机第一次在田野上出现,代替了繁重的劳动力。祁连山 摄
上世纪70年代初,群众用骆驼拉犁进行耕作。
1958年
新疆第一台拖拉机诞生
随着跃进牌轮式拖拉机驶出车间
新疆实现农机制造工业零的突破
第一台拖拉机长啥样?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
社会发展的步履不断向前
田埂里的农机具在不断更新
农民们扔掉了镰刀直起了腰
1970年后
新疆陆续有了康拜因收割小麦
上世纪80年代
新疆研制的复式铺膜播种机
可完成起垄、施肥铺膜、打孔等作业
到了1990年
草原松土补播机
中耕施肥机等多种农机具出现
2000年以后
农机具科研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机械采棉作业
无人机打药、机械捆草作业得以实现
2009年10月20日,大型康拜因在奇台县收获小麦。杨新才 摄
2014年3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棉花精量播种机调试现场。陈健生 摄
田地间
机器声隆隆
农业机械身影来回穿梭
近年来
新疆还研制开发了
果树剪枝机、果品采摘器
辣椒收获机、秧苗移栽机等
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
今年以来
新疆围绕重点领域研发推广
新技术、新装备
新产品、新模式80项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农民利用机械采收番茄。陶维明 摄
大蒜前置收获机。(资料图片)
卫星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
无土栽培、智慧农场
等先进技术的出现
“机器换人”成为现实
(上下滑动查看)
2022年4月15日,昌吉市大西渠镇龙河村,农户在用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棉花。何龙 摄
2022年4月12日,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果蔬采摘馆,工作人员采摘无土栽培有机蔬菜。 何龙 摄
2023年3月18日,工作人员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新疆高新植物工厂智能一体化双层膜温室作业。邹懿 摄
2024年6月13日,培训老师带领学员在喀什市色满乡红旗村瓜地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实操。杨斌 摄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融化灌农庄……”
正如《我们新疆好地方》唱的那样
发展农产品种植
新疆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2014年3月16日,伊宁县蔬菜基地 。王新平 摄
数据显示
新疆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370万吨
2023年达到2119.16万吨
总产增量、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
今年新疆夏粮总产量693.48万吨
保持历史第三高位
今年新疆冬小麦
百亩千亩万亩集中连片
均创全国大面积冬小麦单产
最高纪录
2024年7月4日,在新源县吐尔根乡一片麦地里,农业机械正在收获小麦。张庆华 摄
2024年7月6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阿帕尔村小麦种植基地,金黄色的麦田“丰”景如画。华岩明 摄
新疆的农作物种类齐全
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
以及棉花、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生产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
在新疆农民们辛勤努力下
农作物不断“上新”
红、黄、橘、绿……
天山南北处处好“丰”景
从2017年开始
国家鼓励“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
新疆的盐碱地逐渐被“唤醒”
东星斑、珍珠斑、泥猛鱼、生蚝
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螃蟹
海鲈鱼、甲鱼
……
现在的新疆实现了“水产自由”
左右滑动查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
技术水平的限制
农民销售农作物的方式
相对单一且传统
1956年6月,乌市早晨农业社把各种新鲜的蔬菜用大车送到市区蔬菜门市部。杜万英 摄
1999年1月14日,市民正在乌鲁木齐市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购买蔬菜。崔和 摄
农民将收获的农作物带到
当地的农贸市场或集市销售
这是当时最普遍和直接的销售方式
一些中间商会到农村收购农作物
然后转售给更大的市场或加工企业
农民依赖批发商、零售商等渠道
将农产品销往市场
2018年9月,阿克苏市多浪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果农们忙着收获苹果。韩亮 摄
2023年7月2日,商贩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瓜园里装运刚采摘的哈密瓜,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河南等地。蔡增乐 摄
随着电商的兴起
农民们开始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渠道
他们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
直播带货等方式
将农产品直接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和收益
(上下滑动查看)
2020年6月11日,疏附县乌帕尔镇库木巴格村樱桃园里,主播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推介樱桃。李瑞 摄
2023年9月24日,背景太假哥刘元杰(左一)与团队主播在尉犁县城的一处梨园进行直播带货。 韩亮 苏璐萍 摄
2023年10月24日,党员志愿者和库车市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的果农在果园里直播销售冰糖心苹果。吴乐 摄
2024年6月7日,库尔勒梨城机场货运人员正在往飞机上装运白杏,准备运往成都。王立华 摄
2024年8月19日,“与辉同行阅山河”新疆行直播团队走进布尔津县,董宇辉带货新疆好物。
从坎土曼到“智慧”装备行田间
从玉米小麦到螃蟹三文鱼
从田间地头到手机屏幕
每一张照片
都是新疆农民勤劳与智慧的见证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
点亮了幸福的生活
(点击图片 点亮丰收成果)
1974年4月,博湖县渔民喜获丰收。赵琦 摄
1977年,伊犁州秋粮丰收。叶树柏 摄
1979年,阜康城关公社城关大队三队蔬菜丰收。王泱 摄
1981年,吐鲁番瓜色撩人,瓜香诱人。王正军 摄
2008年2月29日,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西湾村村民叶建芳在自家大棚温室里采摘黄瓜。史东兵 摄
2013年3月30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乡雀尔盘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摘草莓。华岩明 摄
2015年6月27日,在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头鱼”拍卖得者兴奋地举起“富”鱼向游客展示。年磊 摄
2019年9月,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的农牧民发展的大蒜特色种植业喜获丰收。翟汝增 摄
2022年8月31日,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乡比铁吾铁热克村村民加玛力汗阿帕手捧丰收的西红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2023年10月17日,库车市乌尊镇英吐尔一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摘石榴。吴乐 摄
2023年8月17日,新源县喀拉布拉镇果农在展示油桃。张文庭 摄
2024年9月12日,位于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的乌什县园丁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核桃种植基地,村民在搬运核桃。外力·克依木 摄
2024年9月19日,玛纳斯县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种植户将采摘的葡萄进行分拣装篮。陶维明 摄
照片从黑白到彩色
不变的是
他们始终用灿烂的笑容
迎接大地的馈赠
花一般的笑容
是这个秋日里最美的“丰”景
监制/策划:张晨 高洁
文案:闫蕊
图片:新疆图片总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