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过,金色稻浪涌动,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多台收割机穿梭于田间,一派繁忙景象。近期,策勒县恰哈乡兰贵村100亩盐碱地水稻陆续成熟,每一株饱满的稻穗,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
位于海拔2100米的昆仑山山区,长期以来因为海拔高、土壤盐分高的恶劣条件,盐碱地的开发一度被视为是农业发展的禁区,那白茫茫的盐霜仿佛是大自然设下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盐碱地的种植开发一直是个难题。2024年,自治区广电局驻兰贵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及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邀请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洽谈合作,将兰贵村作为试种基地。
为了让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工作队和科研人员们精心挑选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运用先进的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从采用中药菌肥对土壤精细改良,到灌溉水源的科学调配,以及撒种到灌浆的全流程呵护,让这些水稻拥有了对抗盐碱的特殊本领,让它们在这片盐碱地上努力扎根、生长。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精心管理,盐碱地的水稻终于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它们逐渐茁壮成长,拔节、抽穗,直至沉甸甸的稻穗挂满了枝头。这些稻穗,不仅是粮食,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奖赏。
经过测产,每亩水稻产量可达350公斤,大大超出了试种预期。此次成功试种不仅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更挖掘了盐碱地资源的无限潜力,也给类似地理条件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借鉴经验。
“从白花花的盐碱地逆袭为如今丰产的‘新粮仓’,我们对这条新‘稻’路充满了信心。今后,我们将不断开发新的盐碱地,全面总结试种植成功经验,拟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续写盐碱地水稻种植的辉煌未来,让这一成果惠及更多村民。”自治区广电局驻兰贵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粟皓说。
(通讯员 李银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