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凌晨,突如其来的乌什县7.1级大地震给昔日祥和闲适的阿合奇县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霾,造成部分房屋倒塌和受损,交通、电力、通信、水利设施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破坏,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阿合奇县克服重重困难,有序开展农村抗震安居和放牧点安全住房工程。
阿合奇县通过积极向自治州、自治区相关行业部门请示报告,申请震后恢复重建工作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协调组织区、州、县三级房屋建筑专家对全县城乡房屋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及应急评估,累计排查城镇房屋959栋、农村房屋6901户、牧民放牧越冬生产(居住)用房3585座。
阿合奇县震后恢复重建农村住房现场
在充分尊重农牧民群众意愿基础上,经各乡镇(场)精准摸排、相关职能部门反复核对和第三方鉴定等方式,最终确定建设唯一住房因震受损农村房屋1871户(原址重建1139户,集中新建732户)、牧民放牧越冬生产(居住)用房2073座、城镇住宅抗震加固14栋。按照重建地址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地震活动断层)、山体滑坡区、洪水河道等危险地带的原则,实现科学选址。
“为农村抗震安居‘赋能充电’,我县选派7名建筑相关专业人员下派到各乡镇场,为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监督。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用地审批、林草手续办理工作,推进‘县级领导联村、党员干部包户’责任制,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与责任,层层压实工作,确保重建工作科学有序、高效推进。”阿合奇县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高维杰介绍,“在此期间,我们还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用房科学规划布局、依法依规有序拆除重建,并对道路、养殖棚配套设施都进行了重建。”
农牧民搬进新家招待朋友
在库兰萨日克乡阿克特克提尔村集中新建房屋区域内,一排排整齐划一、设计精巧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窗户,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在新的房子里面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老人们的交谈声。大家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走进阿克特克提尔村村民阿西木·木拉提新居,屋内干净敞亮、温暖舒适,屋外还有个宽敞的小院,实现了生活区与养殖区分离,“新房安装了壁挂炉和地暖,跟城里人的生活一样方便,住着特别踏实。”他还计划着等过了冬天,要在院子里种上花和蔬菜,扩大养殖规模,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重建工作中,阿合奇县综合考虑群众住房保障、自筹能力、个人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建造了面积40平方米、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3种住房。其中40平方米的免费向群众提供,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分别支付2.7万元、5.4万元的自筹款就可享受到安置房,支付自筹款部分的贷款还可以享受3年免息。各牧业点新建的2073套生产用房,每户全额补助3万元,并配套木炕、餐桌、橱柜、燃煤炉等。
牧业点牧民在越冬生产用房开启新生活
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克孜宫拜孜村村民哈孜别克·托合提纳扎尔选择的是80平方米的户型,屋内除了客厅、三间卧室外,还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新房安全牢固,环境也好,水电也通了十分方便。国家的无息贷款政策也解决了我们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自筹款的困扰,别提有多开心了。”
此次震后恢复重建所实施的项目,全部按照八度设防标准建设,不仅质量可靠,而且抗灾能力显著提高。目前,道路规划平坦畅通,水电通讯设施完备良好,室内布局合理,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从“有居”到“优居”的转变。
从一纸蓝图到全景绽放,从满心期待到终成现实,震后恢复重建,不仅让村民住上了新房,更温暖了群众的“心”房。如今房屋更牢固了,家乡更美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了,美好生活的故事正在一个个和美乡村继续。
(阿合奇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乌兰别克·阿迪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