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李飞:从“飞鸽”志愿者到“永久”伊犁人
2025-04-03 13:24:43 伊犁融媒体中心

  2005年夏天,一列编号为1086次的绿皮火车载着900多名青年学子,从山东济南缓缓驶向新疆乌鲁木齐。车厢内,25岁的李飞倚窗而坐,目光掠过黄土高坡与戈壁荒漠,心中既忐忑又澎湃。彼时,他刚从山东大学医学部毕业,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此刻的他不曾想到,脚下的土地会从地图上的陌生坐标,变成刻入骨髓的“家”。

  那个挤在1086次列车里忐忑的青年,早已与这片土地融成一体,在向别人介绍时,他脱口而出的已是“我们伊犁”。

  从一年之约到一生坚守

  李飞的医学情结源于一场意外。初二时,他因车祸重伤休学半年,是医生的救治让他重获新生。“从那时起,我就想成为一名医生,用医术回报社会。”他回忆道。这份对生命的感恩,成为他选择学医、投身西部的初心。在山东大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还担任学生会干部,培养锻炼出了极强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毕业前夕,该校团委的一条西部计划招募信息让他毅然决定:“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初到霍城县,李飞被分配到该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并担任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带领团队进社区义诊、为患病教师募捐、到看守所宣传防艾知识……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李飞发现,自己还有许多未曾完成的心愿。因此,他又主动申请延长了一年。

  2006年,李飞通过考试进入伊犁州友谊医院,成为一名真正的“新疆医生”。

  但此时的他,还并没有决定就此留在伊犁。“毕竟,我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还是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而且在家乡河北衡水,一样能找到一家不错的医院就业。”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留在伊犁,是2008年。“就像许多人一样,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舍不得离开。”

  但真要留下,离不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当时报名参加西部志愿者,父母都很支持。因为他们觉得,男孩子就要出去闯一闯,可真要留在伊犁,父母一开始并不支持,我就反复给他们做工作,大概半年多时间,他们才勉强同意。”

  2012年,李飞和妻子的大儿子出生,远在河北衡水的父母为方便照料孩子也搬来了新疆。祖孙三代同堂,一家人在距离老家3600多公里的地方建立起新的家园。

  “在小区里,父母交到了好多各民族的好朋友。他们有时还开玩笑,早知道伊犁这么好,我们早就来了。”李飞笑道。

  志愿者的使命永不落幕  

  2006年,李飞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伊犁州友谊医院工作。他没忘记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使命和职责,仍在工作之余坚持开展各项公益服务。

图为李飞在工作之余坚持开展各项公益服务。李飞供图

  多年来,李飞持续参加义诊活动。在“爱耳日”“学雷锋日”等义诊活动中,他带领医务人员免费为伊犁州部分单位的安保人员、警务人员检查耳朵,并提供保护听力的建议。他还格外关注贫困学生的助学行动,希望下一代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足够的关怀。

作为伊犁州友谊医院医务科主任,李飞每天都要与各科室进行协调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卢钟摄

  “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期结束了,不代表服务就结束了。”在谈到自己为何持续做志愿服务时,他这样向记者说道。

  作为一名最早一批的志愿者,李飞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们的成长,有些新来的志愿者会来找他了解一些情况,有的遇到问题会来找他帮忙拿主意。

尽管医务科工作十分繁忙,每周,李飞还是会坐诊一天,为患者解除病痛。李飞供图

  “一到两年的服务期到了,有人选择了离开,也会有人选择留下。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毕竟每一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来了西部,做了志愿者,哪怕是短短一年时间,也应该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当年与李飞一起从山东来到霍城县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有27人,共有15人选择留在新疆,是留疆率最高的一批。

  “虽然我们来自天南海北,但现在,我们只有一个身份:伊犁人。”李飞说。

  和很多新疆人一样,离开新疆,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向别人介绍新疆。

  “只要有机会,我就向外界介绍新疆。”李飞笑道。2018年,他在上海参加医学会议时,主动申请播放伊犁风光片,自豪地向全国同行宣告:“我是新疆伊犁人!”

  “有时候,去外地开学术交流会,我随身携带着新疆的宣传片。上课休息的间隙,我就会找到主办方,询问一下可不可以放几分钟的新疆宣传片,有被拒绝的时候,但我也不气馁,一有机会还是会去问,大多数的时候都会得到主办方的支持。”李飞说。

  在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湖南湘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都出现过李飞介绍新疆、介绍伊犁的身影。2019年,李飞参加了自治区团委组织的西部计划宣讲团,在河北、山西,他在讲台上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西部计划、介绍新疆、介绍自己在新疆的亲戚和朋友。“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讲述我在伊犁的生活和工作,那一刻,我再次深刻感受到我骨子里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伊犁人了。”

  新时代的“西迁”

  很早以前,李飞和留伊志愿者就想着要成立一个组织,为留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服务。  

  2021年4月,经过多年的准备,在团委和项目办的支持和帮助下,170多名在伊犁的留疆志愿者成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留疆志愿者伊犁州服务队。

  “我们服务队联系留疆、离疆志愿者,搭建沟通平台、爱疆建疆的桥梁。服务队服务好留疆志愿者,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留疆提供信息咨询、帮助。通过互助,帮助留疆志愿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服务队联系好青年,在团委的指导下与各族各界优秀青年互动,共同提高。服务队服务人民,继续为各族人民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李飞说。

  2023年,在伊犁兵地留疆志愿者们的支持下,李飞和几位志愿者好朋友终于完成了夙愿——西部计划展厅正式建成。

  展厅地址选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古城景区入口处,展厅内有一些优秀志愿者事迹,还将所能找到的新疆各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合影做了整体陈列。

  “1764年,锡伯族官兵奉旨从东北迁徙到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完成了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历史壮举。机缘巧合下,西部计划展厅恰好设立在锡伯古城。”李飞说。

  尽管设立西部计划展厅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西部计划的缘起,了解志愿者们的故事,了解西部计划在新疆开展的情况,知道伊犁有一批扎根边疆的留疆志愿者,但李飞们并不希望让个人成为所谓的明星,“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付出,共同铸就了这项了不起的工程。所有人,都值得书写。”

  偶尔,李飞也会畅想,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又会有着怎样的人生。想着想着,他释然一笑。

  诚然,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是一次人生的转折,但为此而触发的一切,不正是自己所向往的吗?这样多好,用青春来报效祖国,为什么还要为其他的可能而烦恼呢?  

  (伊犁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钟 陈莹)

[责任编辑:徐萍]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