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阿潘多克村29名村民代表联名撰写的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感谢信》,于2月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中展出。4月18日,记者驱车2个多小时,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这个昆仑山脚下的小山村——海拔2800米的新疆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阿潘多克村。村口的通信基站上,“国家电信普遍服务”的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几位老人正用智能手机与外地子女视频通话——这样的场景,在多年前还是村民们难以想象的画面。
2025年2月20日,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阿潘多克村民感谢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曾被大山阻断的渴望
“以前没有手机信号,村里很闭塞。哪里能想到手机能逛‘巴扎’、电脑也能卖牛羊、上网还能学技术……”村支部副书记依明托合提・买吐孙摩挲着办公桌上那封按满红手印的《感谢信》,向记者讲述过往:这个距离县城170公里的牧业村,曾是和田县最后一批未通宽带网络的行政村之一。牧民售卖畜产品要托人带下山,学生只能依靠乡村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村医遇到急诊只能靠经验判断。
昆仑山深处的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阿潘多克村
转机出现在2010年。在“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基站信号覆盖到了该村。当信号点亮手机屏幕时,全村老少围着这个“会说话的机器”跳起了麦西热甫。
位于海拔2800米的阿潘多克村“国家电信普遍服务”网络基站
云端绽放的幸福
通信基站建成后,这个昆仑山脚下的小山村开启了“数字蝶变”。返乡大学生伊帕尔古丽带领村民利用网络直播售货,开启了网上销售,向各地网友积极推广着“牛羊鲜”(高山牦牛、和田羊、高山冷水鱼)与和田玉。
伊帕尔古丽带领村民利用网络直播售货,开启了网上销售
教育医疗领域的变化更令人动容。村小学接入“班班通”后,把北京名师请进了课堂;乡卫生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让大城市的专家为牧民诊治疑难病症;畜牧防疫员学会了用“无纸化防疫”APP掌握牲畜存出栏及免疫信息。“现在连放羊都带着智能手机,平时枯燥的放牧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如孜买买提·吐孙尼亚孜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现在养了500只羊和50头牦牛,微笑地向大家介绍着放牧的点点滴滴。
村小学接入“班班通”后,把北京名师请进了课堂
乡卫生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会诊
山乡巨变映初心
在村民联名《感谢信》的结尾,29个签名如石榴籽般紧紧相偎。信中提到:“基站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这个曾经偏远的村庄,更温暖了我们各族同胞的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生活便利。”据统计,通网后该村人年均收入保持增长率10%以上,2024年返乡创业青年新增加了38人。
返乡创业青年使用网络与外界联系
工作人员检查维护网络设施
如今,我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正加速推进边疆地区5G网络覆盖,让更多“阿潘多克村”在数字浪潮中破茧成蝶。暮色中的阿潘多克村,家家户户亮起温暖的灯光。牧民家的电视正播放着新闻联播,年轻人刷着短视频学习养殖技术……从曾经的信息孤岛到如今的数字新村,这条架设在昆仑之巅的信息天路,不仅联通了山内山外,更铺就了边疆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幸福通途。
(和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英 韩丽 阿卜杜哈力克 罗克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