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4月20日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和田精秀缝纫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内,缝纫机“哒哒”声此起彼伏。“这一批是夏季校服的订单,孩子们穿的衣服,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公司总经理吐热尼沙·吐米尔检查着校服说。
吐热尼沙的故事,开始于皮山县农贸市场的一个小小服装摊位。
和田精秀缝纫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公司总经理吐热尼沙·吐米尔正查看员工缝制的校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2001年,吐热尼沙在皮山县农贸市场租下一处摊位,开始了服装售卖生意。起初只是卖各种服装,渐渐地,她发现当地妇女对刺绣情有独钟,无论是花帽、衣领、袖口周边,或是枕头、被褥,都会被心灵手巧的妇女绣上五彩斑斓的图案。吐热尼沙一边做服装生意,一边学习刺绣技艺,眼看绣的花帽、枕头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心中又有了新想法。
2016年,吐热尼沙成立了和田精秀缝纫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就开在皮山县固玛镇菜其买里村。吐热尼沙回忆,“第一个月,我们卖了3万元的刺绣产品。”吐热尼沙有悟性加上肯吃苦,短短一年,公司订单越来越稳定,除了各类刺绣产品,她们设计的舞蹈裙、古典纱裙、艾德莱斯绸旗袍等各类演出服也深得消费者青睐。
刺绣和演出服虽有市场,但发展空间相对有限,想要更好发展,还得再有突破。于是,吐热尼沙将目光投向校服市场。说干就干,为了摸清门道,她先后来到乌鲁木齐、安徽,调研当地市场,系统学习了面料选择、款式设计、裁剪技术等环节的设计制作要领。
和田精秀缝纫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员工向记者展示演出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型不一样,设计也是关键,袖口得用耐磨的面料……”吐热尼沙拿起做好的一套校服,指着各处的细节滔滔不绝。
吐热尼沙拿出本子,向记者展示前两个月的订单:演出服500套、校服3500套……
“现在,我们能制作演出服、校服、工作服,产品最远卖到了阿图什。如今34个员工,个个都是老师傅。”
和田精秀缝纫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员工正打包做好的校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吐热尼沙的办公室里有不少荣誉证书和奖状,其中最令她自豪的是2018年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少数民族企业家培训后获得的证书。
“只要敢拼,妇女照样能闯市场!”吐热尼沙说,“我靠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也想让更多姐妹靠手艺吃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