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我在岗丨 您有一条待接收的转账!
2024-06-19 12:13:38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6月17日,米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周家乐团队收到被执行人的案款。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秀 通讯员 姚海棠

  “周法官好,我今天提前预支了工资,把钱转给您!”6月17日6时许,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周家乐收到被执行人朱某向他转来的3000元。

  2023年,朱某与吴某因借贷纠纷闹到法院,后经法院判决,朱某需向吴某还款10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朱某却“消失”了。今年5月,周家乐带队在呼图壁县找到朱某,却发现朱某没有固定工作,且独自照顾年过90岁的母亲。

  “不管怎么样,你都要想办法把钱还上。”在周家乐的建议下,朱某和吴某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朱某先还款一部分,以后每月29日前还款3000元,分两年还清。

  虽然约定的是月末还款,但朱某却主动提前还款,这让周家乐高兴不已,他立即将钱转给申请执行人吴某。

  “真的感谢你!节假日还打扰你休息。”吴某接到周家乐的转账后,连声道谢。

  “一大早就收到了被执行人提前还款的消息!”周家乐连忙向同事们分享好消息,然而手机里又不断地传来信息提醒的声音。

  “法官,我的案件有进展了吗?”

  “法官,我的案子查封到期了,需要续封。”

  “法官,我找到被执行人线索了,你们现在能跟我去吗?”

  周家乐依次回复,妥善处理完毕后才端起桌上的水杯,猛喝一口。

  2021年以来,为打通执行“最后一公里”,保障群众的胜诉权益,米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共设立8个执行团队专用微信号。当事人添加相关执行团队专用微信号,可实现扫码支付、票据签字等业务,“不出家门”就能办理执行案件。

  开通团队微信号,有效畅通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与执行法官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交流的高效、便捷、及时传递,但也意味着执行干警需要“随时上班”。

  6月15日以来,周家乐和团队通过线上办公模式,完成3起案件的案款收放工作,同时为若干申请执行人答疑解惑。

  “申请执行人日常也都在上班,到了放假的时候,肯定想问问案件进展情况。”周家乐说,虽然回复信息的工作量大,但在假期线上解答申请执行人的各类困惑,等于是减少工作日的线下工作量。

  数据显示,该院自端午节假期以来,通过微信团队工作号积极保持与当事人的沟通,共结案45件,强制拘传被执行人60余人,拘留15人,执行案款100万余元。

  “2024年5月,《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中指出:信息化是建立执行长效机制的可靠路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邓伟说,该院将进一步加大执行信息化投入力度,全面运用执行团队微信公众号、智慧执行App等线上线下平台,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依法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和畅通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之间沟通交流机制。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李冰姿]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