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帕某指认作案现场。通讯员 阿力木·毛拉麦提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通讯员 李登榜
“我只想帮忙,没想到会犯罪。”
“我只想干兼职,没想到会犯罪。”
“我觉得与我无关,没想到会犯罪。”
近日,在审讯中,从青年们的话语中处处透露出其淡薄的法律意识。为赚“快钱”,他们拉友入伙,一起走向犯罪的“深渊”。
“我没想到!”
5月初,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吐木秀克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居民小牙(化名)举止异常,“他家境不好,从前生活节俭,最近却花钱大手大脚。”“他还没找到工作,不知道钱从哪儿来的。”邻居在闲谈中告诉民警。
这一情况引起民警的警觉,随即前往小牙家走访。其家人表示,小牙对钱财来源不愿多谈。“让我们跟他聊聊吧!”民警随即找到小牙耐心劝导,希望其坦白实情。
小牙在民警的劝说下,逐渐打开心扉。不久前,他听说有人收购手机卡,报酬丰厚,便与收购人依某取得联系,咨询详细情况。
“提供一张手机卡能给两百元钱!”小牙表示,依某称,收购手机卡是用来办业务的,附近不少人都在“卖卡赚钱”。小牙便找出一张自己闲置不用的电话卡,又办理了一张新卡,随即找到依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你被骗了!”民警告诉小牙,依某极有可能在利用收购的手机卡从事电信网络犯罪活动,而小牙提供电话卡的行为,涉嫌犯罪。
随后,吐木秀克边境派出所民警根据小牙提供的信息,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依某,并于6月6日将其抓获。
涉案手机电话卡。通讯员 阿力木·毛拉麦提摄
“我猜到了!”
“我猜到你们迟早会找到我。”审讯室内,依某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依某长期无业,生活拮据,直到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
去年8月,依某接到了好友帕某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找到了一份日进斗金的“工作”,并且十分轻松,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干,依某欣然答应。“他告诉我一个公寓的地址,让我过去。”依某表示,自己赶到后,发现屋内已有十余人在等候,帕某见所有人都到齐,便开始“岗前培训”。
“你们的工作很简单,收购手机卡就行!”帕某表示,不管手机卡是正常使用的,还是已经停机的都可以,但价格有所不同。“正常卡”价格为350元,“停机卡”价格为200元。
依某交代,根据帕某的说法,他只要压低收购价格,就能从中赚到差价。随后,大家开始“上岗就业”,先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广撒网收购手机卡,而小牙就是“目标客户”之一。
“帕某很谨慎,不仅收卡的人相互不认识,而且每次交货的地点也都不一样。”依某交代,一段时间后,他已经猜到这个“营生”不是正经事,自己的行为可能违法,但面对每天源源不断装进口袋的现金,他还是未能控制住自己。
犯罪嫌疑人帕某指认作案工具。通讯员 阿力木·毛拉麦提摄
“我不知道!”
6月6日晚,民警根据依某提供的线索,成功掌握了以帕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窝点,并联合温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展开抓捕行动。
“开始行动!”随着对讲机内传来指令,民警立即冲进屋内,成功抓获帕某、吾某、牙某等犯罪嫌疑人9名,除了当日未来交货的两名嫌疑人外,该涉“两卡”犯罪团伙其余成员尽数归案。
抓捕行动结束后,民警第一时间将未到案的两名嫌疑人列为网逃人员,并对帕某等人展开讯问,吾某、牙某等8人相继承认犯罪事实。
“我这是在创业,又没做错事情!”面对民警的审讯,帕某坚称自己的行为并未违法。6月8日,民警在掌握全部犯罪证据后,再次对帕某展开讯问,无法自圆其说的帕某这才松口,道出实情。
去年6月,帕某在网上结识了网名为“AQ”的陌生人,对方向他提供了一套“赚快钱”的方法。“他说只要学会使用一些简单设备,再收购一些电话卡,每天就能赚到1000到2000元。”帕某说,在对方的指导下,他网购了一条转接线和两部智能手机,连接好设备,并通过聊天软件进行“线上培训”。
经过几次成功尝试,帕某的胆量越来越大,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他联系好友依某、吾某、牙某等人,将他们发展为“下线”,扩大队伍。团伙成员负责收购电话卡,他统一指挥,并用转接线和插卡端、声音端APP等设备,将电话卡出售给“上线”买家,帮助诈骗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据调查,自去年8月至今年5月,该团伙以200元至350元不等的价格,共计收购手机电话卡35张,非法获利3万余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