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芳(右一)与社区干部交流调解、法律咨询登记等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房佳伟 通讯员 白剑
“黄妈”叫黄春芳,是兵团第十二师司法局五一农场司法所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在五一农场怡丰园北社区有自己的调解室。
7月15日,记者在调解室见到“黄妈”。其实她一点“妈味”也没有:利落的短发,身穿短袖白衬衣、深色长裤,中等个头,不胖不瘦,未语先笑,胸前的人民调解员徽章尤为醒目。
“咦?您这应该叫‘黄姐’调解室啊。”看着黄春芳柔和的面庞,记者笑着说。
“哎哟,都退休几年了,年龄大了。”黄春芳有点不好意思,一边整理着桌上的调解和走访记录本,一边和记者说话。
“您退休前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想到干专职人民调解员呢?”记者问。
提到工作,黄春芳打开了话匣子。
2018年从怡丰园北社区退休前,黄春芳做妇女工作,多与妇女儿童打交道。“都是公事,认真负责干好就行。”黄春芳说。正因为她的认真负责,同事和一些群众称她为“黄妈”。
退休后,黄春芳想发挥余热,刚好第十二师司法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在五一农场司法所干警的鼓励下,她于2020年加入当地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
“干调解员和在社区工作不一样,光认真负责不行,要学法律,得把法条转化成口语说给群众听,方便他们理解。还得会安慰、劝导当事人,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再提出解决方案,不然矛盾症结解不了。”黄春芳说。
黄春芳(左一)调处一起婚约彩礼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6月初,一对年轻人因为彩礼退赔问题报警,根据警调对接机制,黄春芳负责调处该民事纠纷。她迅速了解情况、梳理矛盾焦点:这对恋人订婚后闹掰了,双方父母的介入让矛盾扩大,现因男方索要20多万元的彩礼而闹至公安机关。
黄春芳多方调和,确定这对年轻人没有和好可能后,与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分别谈话,既讲民法典,又说人情世故,劝说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最后,女方同意归还20多万元的彩礼及首饰,男方补偿女方5万元。
黄春芳在调解中展现出来的法治素养、调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
“刚干这份工作时,司法所干警手把手地教我们,学法律知识前,要先学会怎么梳理矛盾焦点、怎么疏导当事人情绪、怎么与当事人交流才能获知更多有用信息等。”黄春芳说。
为此,黄春芳将在社区工作时的耐心细心用到矛盾纠纷化解上,还主动学习使用电脑,以满足调解案例上网的信息化需求。
2021年4月,在办理13名务工人员讨薪纠纷时,黄春芳配合五一农场司法所干警,白天与劳动监察部门、信访部门、公安机关对接,安抚务工人员;晚上加班梳理证据、整理材料、分析症结。经过连续16个小时的努力,工程项目经理一次性支付了9万余元的工资。
2022年3月,辖区两户居民家的孩子在学校打闹,致使一名孩子的门牙断裂,两孩子家长因赔偿事宜与学校闹掰,三方到五一农场司法所申请调解。
黄春芳接手后,第一时间询问原委,然后到学校走访,调取公共视频录像,查阅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判断是非曲直。最后,她约三方见面,摆事实、讲法律、明利害,有理有据主持三方达成和解。
“现在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较多,我的手机号就是热线,随时都有人打过来。”提到这点,黄春芳无奈地笑了。原来,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五一农场司法所征得黄春芳同意后,将她的信息印成名片,贴在单元楼门口、广场信息栏等醒目区域,群众可随时拨打其手机号咨询法律问题。
“午休、半夜或大清早,都有电话打来。”黄春芳说。“烦吗?”记者问。“咋不烦,但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听到对方说‘谢谢’时。”黄春芳脱口而出,又指了指办公椅后面的锦旗,笑着说,“这是一对夫妻送来的,我帮他们要回了工钱,他们坚持给我送面锦旗,你说花这钱干啥,怪不好意思的。”
当专职人民调解员4年来,黄春芳调处了近600起矛盾纠纷,为1000多名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8000万元。2023年8月,黄春芳被兵团司法局授予"兵团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我要跟着司法所继续干,直到干不动吧。”说起以后的打算,黄春芳又笑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