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喀禾义警”队队员配合民警清理路面结冰。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 通讯员 张晓
9月24日,山东游客小吴驾车攀行至喀纳斯景区海拔1600米的停车区。下车后,他与妻子兴奋地观景摄像,全然不知停驻的车辆内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当夫妇俩准备前往下一个景点时,发现车辆无法启动,在求救警方后,前来救援的喀纳斯景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喀禾义警”队队长李跃明向其解释:“高海拔地区含氧量低,机油粘度变高,很容易影响车辆正常启动。”接着,李跃明拉线勾电,不到10分钟,车辆启动。“救援专业又迅速。”小两口对李跃明竖起了大拇指。
而这只是“喀禾义警”队守护喀纳斯景区道路安全、缓解道路交通管理压力的一个缩影。
缓解出警压力
“景区道路路况复杂,容易发生险情。”喀纳斯景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买吉庆介绍,喀纳斯景区的130余公里盘山路分属国道、省道、县乡道路,路面狭窄、急弯频现,加之恶劣天气较多,常出现因游客不熟悉路况、冰雪湿滑路面驾驶经验不足,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或滑下路基等情况。
以9月20日为例。当日,喀纳斯景区突降大雪,海拔1500米以上路段积雪较多,道路结冰,车辆行驶难度大,“仅当日的10个小时内,我们就接到了6起车辆滑下路基的求助警情。”买吉庆说,若仅依靠巡逻警力往来救援,不但耗时耗力,还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喀禾义警’极大缓解了我们的出警压力。”喀纳斯景区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阿扎提·哈得尔介绍,庞大的救援需求加之较远的路程,造成警力严重不足。
这时,“喀禾义警”就派上了大用场。在9月20日的救援中,“喀禾义警”配合民警出警迅速,救援及时,很快将被困车辆全部救出。
“喀禾义警”于2021年2月组织成立,协助公安交管部门开展紧急救援、交通安全宣传、道路交通疏导等多项工作。如今,“喀禾义警”已承担了景区道路80%的救援工作。
从被救到施救
李跃明感慨,3年前,他刚创立“喀禾义警”队时,仅有3个人、2辆车。
创立“喀禾义警”队的想法,源于李跃明的一次亲身经历。3年前,他驾车返家途中,因驾驶不当驶下路基,只能向民警求助,“没想到民警很快就来了,免费拖车,还帮我修车,让我很感动。”他说。
出于传递这份爱心救援的初心,李跃明联系了三两好友,创立了“喀禾义警”队。说起选拔队员的标准,李跃明目光如炬。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成为‘喀禾义警’队队员的首要条件。”李跃明说。义警非警,不具有警察的执法权,该队伍的属性系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其成立的意义也仅限于警民共治,因此,队员并无薪资,“这就意味着油费、装备维护等各类费用需要自理。”李跃明说。
他算了笔账:从绞盘到拖车钩,一名义警队员需要投入近万元购置救援装备,再加上后续的油费、装备维护、轮胎磨损等费用,一人至少投入2万余元。
“队员们自掏腰包不求回报,这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助人为乐精神的传承。”26岁的“喀禾义警”队队员刘海说。3年前,他驾车滑下路基,正是“喀禾义警”不计回报迅速施救才得以脱险,刘海也因此加入了救援队伍。“很多义警都是从被救者转变成施救者。”刘海说。如今,“喀禾义警”队已有正式队员21人,均驾驶统一涂装车辆,成为景区里特别的风景线。
“车技好是义警队员另一项必备技能。”李跃明说。因喀纳斯景区道路环境复杂,非铺装路面与沥青道路衔接点较多,部分游客会盲目驶入沙地,导致陷车。因此,队员必须谨慎选择施救路线,巧妙避开易陷区域,这对其车技是一项考验。
“队员还要对道路、路况非常熟悉。”李跃明说。9月9日,一辆私家车陷入路边草地,因周边多为水坑,救援车辆不敢贸然前进。幸而长期在此经营民宿的李跃明知道一条小路可绕至水坑对面,在其带领下,队员成功救出受困车辆。
“我们的队员都是本地的商户、村民,人熟、地熟、情况熟!”李跃明自豪地说。自“喀禾义警”成立以来,已累计救助被困车辆3000余辆。
延伸服务触角
目送小吴夫妇离开后,李跃明的手机响起了消息提示音。他点开群聊,看到群内民警又发布了一则“疏导交通”的任务。
“收到!”简短回复后,李跃明赶忙安排队员前往任务点位,协助民警开展工作。
X852线32公里处是喀纳斯景区门票站,这里常年日均通车量逾千辆。
“左边是停车场,请跟随引导有序停放车辆。”刘海娴熟地引导游客停车,并递上一份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得到指引的游客微笑回应。“游客的微笑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刘海说。
此外,“喀禾义警”还协助民警前往景区内的酒店开展严禁酒驾等各类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
眼下,喀纳斯景区游人如织。在绵长的景区道路上,“喀禾义警”正逐渐成长为景区文明、和谐、平安发展的新生力量。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