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苗女士向民警孙健宽赠送锦旗,表达感谢。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通讯员 车超
“我今天打电话来,是要点名表扬孙警官,他调解纠纷的方法真好!”3月2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接到学生家长苗女士的电话。她对石人子沟派出所民警孙健宽处理校园纠纷时展现出的专业能力与负责态度赞不绝口,特意把锦旗送到派出所。
这背后,藏着孙健宽化解校园矛盾纠纷的智慧和独家“秘籍”。
事情要从3月13日说起。孙健宽接到辖区某中学负责人反映,校内两名学生因误会产生矛盾。学校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暂时平息了风波。然而,两天后,二人再度发生口角,进而互相推搡。
“刚调解完又出状况,这可怎么办呀?”学校负责人满脸愁容。孙健宽立刻赶到学校。他没有急着见两名学生,而是先与老师沟通,详细了解二人在校的日常表现、矛盾起因等,随后查看现场视频,摸透情况。
“快到周末了,咱们先摸底,下周一再调解。”孙健宽提议,并记下双方家长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信息。
周末,孙健宽进行家访。他向家长了解二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同时以父亲的身份,和家长们探讨教育理念。就这样,在调解前,孙健宽赢得了双方家长的信任与认可。
3月17日,双方家长如约来到学校。孙健宽还邀请了辖区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干部、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老师和领导等。“青春期的孩子对是非对错的认知本就模糊,这种小纠纷若不重视,很可能发展成校园霸凌,影响孩子未来。”调解工作开始前,孙健宽先谈起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番话让大家频频点头。
接着,司法所工作人员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局工作人员通报各地校园事件,校方领导宣读管理规定。一桩桩真实案例,让家长们的神情愈发凝重。
“当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孙健宽说,他与两位同学交流时,发现孩子们很懂事,能认识到自身问题,且愿意承认错误。
趁热打铁,孙健宽鼓励两名学生互相致歉、握手言和,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随后,他又顺势夸赞家长教育有方,并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性。
经过5个小时的“座谈”,双方家长相处融洽,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方式,两名同学也放下隔阂,重归于好。孙健宽高效的调解方法,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一起校园纠纷成功化解后,孙健宽展开回访工作,向家长了解孩子近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摄
据了解,孙健宽入警以来,仅因调解校园类纠纷,就收获20余面锦旗,化解率达100%。谈及经验,孙健宽说:“调解矛盾要‘发现矛盾点、找准问题点、抓住关键点’。以校园纠纷为例,矛盾双方看似是孩子,实则重点在家长,这才是矛盾点、问题点、关键点。”在孙健宽看来,学生间纠纷大多因小事而起,比较好处理,理清缘由便能对症下药,但有的家长却因护子心切,情绪失控,加大了调解难度。
为此,孙健宽摸索出一套实用的工作方法,他认为,校园纠纷有特殊性,很多打闹够不上纠纷标准,民警过早介入,反而会给学校、学生、家长带来负担。
所以,在孙健宽的建议下,派出所会定期组织民警进学校,对教职工进行培训,引导他们掌握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如此一来,校园纠纷发生时,学校就能像“过滤网”一样,第一时间介入调处,多数纠纷在早期就能成功化解。
此外,调解前的准备工作很关键。孙健宽分析,要先从校方详细了解纠纷过程、学生在校学习和交友情况等,对前因后果了如指掌。其次要对双方家庭开展家访,站在家长的立场为他们树立正确教育观。最后要与孩子深入沟通,交谈时讲究方式方法,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想法。这样,才能在调解时,让多方换位思考。
而对于调解过程,用孙健宽的话说,更像是一场“座谈会”。先避开矛盾,和家长聊教育,等他们情绪缓和后再切入正题。此时,多元调解就显得极为重要,民警通常会邀请辖区司法、社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及老师等共同参与调解,“这既能引发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校园纠纷的重视,又能让各方力量在调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孙健宽说。
3月17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石人子沟派出所民警孙健宽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学校开展联合调解工作。通讯员 车超摄
化解校园纠纷,孙健宽经验丰富,但他坚定地认为,预防远远重于调解。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对家长的普法宣传不可或缺,这能让家长重视校园纠纷,从而在家庭教育中有所侧重,这对预防校园纠纷、校园欺凌意义重大。
孙健宽的“小孙调解法”如今已是派出所的一块“金字招牌”。它不但能巧妙化解校园矛盾,还让教育部门、学校、家长更加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校园安全稳定筑牢坚实防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