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有我丨4000次修复“裂痕”,林华靠的啥?
2025-04-21 16:02:41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王筱玮 杨慧萍 郭玉强

  人物名片:

  林华是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自2018年以来,她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近4000件,总结出“七会”(会听、会问、会找、会诊、会变、会结、会访)工作法。4000次成功修复人与人之间的“裂痕”,林华依靠的是什么?4月9日,她向记者讲述心中的答案。

  (以下是林华的自述)

  调解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

  2018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之前,我一直在社区工作,和居民们熟得就像一家人。十几年里,我练就了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学会了倾听。

  到克拉玛依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工作后,我看到的当事人大多已经辗转劳动监察部门、派出所、信访局多地投诉,因诉求未果,他们往往情绪低落、心存戒备,难以沟通。

  4月9日下午,外来务工人员鲁某和康某工资遭拖欠,到克拉玛依区综治中心求助。他们在值班律师那里没有得到满意答复,阴沉着脸来到我这里。

  “你们推来推去,就是不想管嘛!”两人怒气未消。

  我忙倒了两杯热水,跟他们闲聊起来。老家在哪?来多久了?能适应新疆气候吗?聊着聊着,他们就放松下来,主动跟我讲起事情原委。

  3月底,在老家四川的他们接到包工头孙某的电话,说克拉玛依有多个项目,能干几个月,每人每天可以挣400元。两人从四川兴冲冲地开车赶来,可刚干完两个项目就没活了,钱也没拿上。

  再一问才得知,双方没签合同,也未约定来疆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工作时间多长、工资怎么算。

  我反问他们,未明确事宜就动身,自身是否也有责任?两人听了低头不语。

  这时,孙某接到我们的通知也赶来了。我向他强调同乡之间的信任和情谊,将双方责任厘清,又给他支招如何向甲方要回相关款项。不到1小时,3人达成和解,孙某支付两人7400元工资,并承担他们来疆的路费,所有费用当场结清。

  3人结伴离开,值班律师跑来问我:“姐,他们什么证据都没有,你是怎么调的?快教教我!”

  其实,我就是遵循了“七会”工作法。会听、会问,就能从当事人的抱怨中抓住重点并问出他们真正的诉求;会找、会诊,就是找准症结、“诊”出病根;以上做到了,当事人更容易说心里话,之后再以调解员中立身份提出解决方案,做好平衡变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就是会变、会结;会访是指事后做好回访工作,总结经验教训。

  当然,这些方法要建立在具备法律专业素养的基础上。

  克拉玛依市法治文化氛围浓厚。我听说,今年将对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公职人员中考取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A证的,给予1万元现金奖励。

  作为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人,我深受身边“学法达人”们的影响,一直在努力自学法律知识。你看,我手上这本民法典都快翻烂了,经常用到的法条也抄了好多遍。

  近几年,克拉玛依出台了很多“小快灵”地方立法,涵盖公园广场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大风灾害预防等,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立法调解,效果特别好。

  化解矛盾纠纷不是什么惊天壮举,不过是帮委屈的人疏导情绪,给权益受损的人讨个说法,让破碎的关系重归和睦。但如果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能换来辖区大和谐,我也算为克拉玛依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出了一份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王昱涵]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