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冰雪“冷”资源正“热力全开”。新疆地处冰雪黄金纬度带,冰雪如今已成为新疆旅游的一张名片。
记者近日在乌鲁木齐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采访时看到,冰雪旅游全面开花,“冰雪+”加速培育,新场景、新业态的加入催生了新消费。在这里,冬季“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冰雪旅游新业态焕发新活力
晨光之下,天山博格达峰熠熠闪光。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白雪皑皑,层林叠翠。
滑雪教练昂赛尔收拾好装备,往雪场出发。“游客越来越多啦。”昂赛尔笑着说,“我每天都要教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游客滑雪。”
在这个新疆首家5S滑雪场,艾文大道、非常道和玄奘道已进入中国最具挑战性雪道的前4名。各地雪友“慕雪而来”,从雪道上或翩然而下,或急速飞驰,画出一道道美妙的弧线。冰天雪地中人头攒动,一片火热景象。
“今年冬季,丝绸之路滑雪场的目标是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董事长李建宏介绍,“除了滑雪项目,我们还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努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该度假区今年引进了知名咖啡品牌入驻,雪友们可以在山顶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拍照打卡。艾文大道起点的山顶小木屋旁,伴随着热情洋溢的音乐,演员正和雪友进行歌舞互动。“亚克西!亚克西!”山脚下,新疆传统技艺高空达瓦孜表演引来游客声声赞叹……
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正北面的野路子营地·趣野文创园,今年8月正式营业。如今,游客围坐在由PVC薄膜搭建的“泡泡屋”里,围炉煮茶。
泡着温泉吃火锅、冬日露营夜观星河……各种新场景、新业态的加入,让滑雪的出行目的不再单一,满足了游客多元化、沉浸式的旅游新体验。
端上“雪饭碗”走上致富路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湛蓝晴空下,白雪微闪着光。
今年冬天,34岁的巴提拉比往年更忙了。2015年,她在天山大峡谷景区开了一家民宿,刚开始那几年,一到冬天景区就冷清不少。如今,冬天来体验冰雪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巴提拉在野路子营地·趣野文创园有了免费“花车”摊位,为游客提供传统民族服饰、特色食物。趣野文创园的10个“花车”,是园区为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设立的摊位。巴提拉就是受益者之一。
虽然常在民宿和文创园两边跑,但巴提拉心里美滋滋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她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一年只能挣两万元左右,现在超过5万元不成问题。”
不远处的平西梁村,正焕发着蓬勃活力。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倾泻而下的雪道抬眼可见,村里一排排民宿各具特色。
“全村50多家民宿已经订完了,过了元旦就开始预定春节的了。”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语气中难掩激动。她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收入单纯靠农业,现在村里开了各具特色的民宿,游客们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1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6万元。
村民杨玉珍就实现了家门口的增收。她在村里当民宿管家,一个月收入能有6000元加提成,丈夫则在滑雪场做滑雪教练,“一个雪季下来,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民宿管家、滑雪教练、救援员……在平西梁村,越来越多的村民结下了“冰雪奇缘”。全村常住人口674人,有180人端上“雪饭碗”,全村70%的收入来自冰雪旅游。
“冷”资源释放强劲“热”效应
冰雪经济这碗饭如何端得稳、吃得香?
近年来,乌鲁木齐的冰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热雪”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在当地形成了“冰雪+”旅游产业集聚:全市拥有室内外冰雪场所21家,部分雪场雪道已具备承办全国性、国际性赛事的资格;打造了一批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冰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发推广“新疆热雪节”“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等品牌旅游活动……
12月22日,第17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暨2023“新疆热雪节”在乌鲁木齐启动。乌鲁木齐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张皓铭说:“这个冬季,我们推出冰雪旅游、冰雪娱乐、冰雪文化等活动260余项,10条冰雪主题线路,让国内外游客与我们一起感受乌鲁木齐的冰雪盛宴。”
伊犁河谷,一年四季皆美,冬季别有洞天。近年来,通过开发“冰雪运动+冰雪观光+冰雪民俗体验+冰雪节庆+冰雪休闲度假”系列产品和冰雪旅游市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让“冷”资源释放强劲“热”效应。
据介绍,今年以来,伊犁州推出了十大伊犁州冰雪旅游产品、十大网红打卡地,计划配套开展以“冰雪胜境 魅力伊犁”为主题的30余项冰雪旅游及民俗文化活动。2023年1月至11月,伊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08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5.46亿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