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丨瀚海墨藏 金石见证——西域书法见证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8-06 09:00:09 石榴云/新疆日报

  题记

  书法是展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新疆有着极其丰富的古代书法遗存,包括碑铭刻石、楼兰简纸、高昌砖志、吐鲁番文书、写经题记等,它们载体形式多样、书法风格独特。碑铭墓志和题记刻石古朴厚重、稚拙素朴,古籍经典和宗教经论点画精工、气脉贯通;诏敕文牒和疏券信牍或庄重大方、或率意自然,它们起始于遥远的两汉魏晋,分布于广阔的新疆大地。

  这些古代书法遗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的重要载体。西域书法从酝酿吸纳至普及成熟,尽管偏居一隅,却能一脉相承,风格鲜明,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埋藏瀚海到发掘重拾,虽遗憾残缺颇多,但依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反映古代书法书写真实性和艺术审美多样性的宝贵资料。它们既是珍贵的中国书法实物遗存,也是中华文脉在新疆的延续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金石见证。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20世纪初,“西陲汉晋简牍”作为中国考古领域四大文化考古发现之一,揭示了西域古代书法的存在,也使西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各学科研究者的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疆大量出土的古代书法遗存为西域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更使其成为“沃野千里,只待人开拓”的书法研究新领域。

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在临习简纸文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高芳摄

  从鲜有人涉猎、研究领域几近空白,到西域书法研究中心在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再到该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编写西域书法教材、开设《西域书法》特色课程,会同社会力量举办西域古代书法临创展、西域书法论坛等推广活动……越来越多的学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广大书法爱好者也感受到西域书法的独特魅力。

  不再寂寞

  “百年来,西域历史文化研究多侧重于史学、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书释读等领域,对于西域汉文字书法研究几近空白。缺了汉文字书法研究,西域文化研究是不完整的。在中国书法研究中,西域书法研究还是一片处女地,其研究价值是毋庸讳言的。”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龟兹学研究》主编仲高说。

  20世纪初,塔克拉玛干沙漠曾发掘出土了大量简牍、文书等汉文墨迹,将古代西域辉煌的文明展示在世人面前,从此,西域文明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20世纪初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掀起一个高潮,各类专著、调查、考古探险记为数甚丰,成就卓著。西域书法,也自此拉开了被关注和研究的序幕。

  1914年,近代学者罗振玉、王国维合著的《流沙坠简》是国内最早研究西域简牍书法的代表。书中用影印技术将当时人们难得一见的西域出土简纸文书清晰呈现,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开创了简牍学的研究之路。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西域书法研究的论著增多。马负书主编的《〈敦煌遗书〉唐人楷书》第一次将西域书法以字帖的形式出版,王乃栋的《丝绸之路与中国书法艺术——西域书法史纲》,陈云华、史晓明的《新疆古代书法史》,戴良佐的《西域碑铭录》,侯灿、杨代欣编著的《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张铭心的《高昌砖书法》《吐鲁番出土墓志汇考》,杨重琦的《中国书法初始化:二至四世纪魏晋楼兰残纸研究》等著作陆续问世,西域书法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但是,由于研究材料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整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对西域书法历史发展演变及其文化渊源和审美特质的研究还很不够,西域书法艺术研究尚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位置。

  即便如此,西域汉文简牍、纸质文书中自然流淌的生动笔意、高古风格还是吸引了一些慧眼独具的后来问道者。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图书馆看到了一些魏晋前凉时期的楼兰汉简文书复制件,被那种古朴、高雅、真率、稚拙的笔触打动。于是,寻根溯源到博物馆,看到了一些展品和复制件,加上平时自己喜欢书法,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和动手临摹的愿望。”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楼兰书社社长的任小平,当时还在从事建筑行业,既非书法专业科班出身,亦非在学术环境下从事书法史研究,只是凭着对楼兰汉简书法的一腔热爱走进书斋,东奔西走翻文献查资料、写提纲建目录,成为我区较早涉猎西域书法研究的学者。2014年12月,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楼兰书法史》。

  “通过研究楼兰文书和吐鲁番文书,我不但写下许多长篇文字,还临摹了大量文书作品,拓宽了我的创作视野,丰富了我的行草书创作内容,对于我个人风格的形成大有裨益。”任小平临摹的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珍藏并展览,他所在的楼兰书社也成为一家宣传西域文化兼具研究性质的书法社团。

  无独有偶,2015年4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仲嘉亮撰写的《瀚海拾墨——西域古代汉文字书法浅探》,这是研究西域古代书法的第一部全面系统之作。来自“汉简之乡”的仲嘉亮从兰州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工作,出于对尼雅汉简、楼兰简纸、龟兹题记写经、吐鲁番文书、高昌砖志等遍布于天山南北珍贵书法遗存的热爱,他在业余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历时3年写下这部30万字的书法专著。专著首次提出西域书法的概念并深入研究梳理其历史演变、地域分布、书法特征和艺术价值等。

  仲高评价此书:“著述论述西域书法载体形态、书体基本类型、艺术特征和价值、西域书法代表性人物等,都是围绕西域汉文字书法的诸多本体论问题展开,其研究思路之缜密,结论之精当,是值得称道的。”

  今年3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仲嘉亮的书法评析专著《坠墨撷品——西域古代书法典型评析研究》,书中24个篇章分别从西域代表书法遗存的书写背景、笔墨特点、风格特征、关联影响、古今临摹评析等方面展开归纳评析和引证论述,结构精巧、史论结合、图文并茂,既可研究赏析西域书法风貌,又兼具教学工具书功用。

  仲嘉亮在其文章《西域书风漫谈》中首次提出了西域书风的概念:“所谓西域书风,就是指书法自两汉传入西域起,伴随着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在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遵循着中国书法发展、演变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并通过大量古代书法遗存展现出来的既有传承性又有地域性的独特书法风格。”

  如今,在新疆艺术学院担任硕士生导师、西域书法研究中心主任的仲嘉亮,已是该校书法学院西域书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他所著的两本书法专著亦是书法专业学生学习研究西域书法艺术的主要参考书目。由他主编的、首部西域书法实践专著《瀚海钩沉——西域古代书法临创研究》一书即将出版。

  沃野千里

  “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是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常设展览。150件(组)文物包括一百多年来出土的大量简牍、纸文书、帛书写本及碑铭等文献资料,内容涉及汉唐至元明清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且书写文字包含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民族语言文字,让人们对古代西域有了更直观丰富的认识。新疆文博院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展出内容全、数量大、学术和艺术价值高,值得细细品读。”

新疆博物馆展出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这是新疆博物馆首次将简牍、纸文书等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示,堪称一场“文字”盛宴。典雅朴素的展厅里,一件件书法文物在柔和的灯光下熠熠生辉。“光是看看这些文书上的书法,就是深度享受。”书法爱好者刘光新说。

  对此,仲嘉亮深有感触:“今天能有如此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保存完好的西域书法遗存再现世人面前,实属幸事。西域书法研究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他用欣赏书法的眼光看这些文物:“裴岑纪功碑”引篆成隶、古茂雄深;“刘平国治关亭诵”隶兼篆意、瘦劲挺秀;“王族赠礼木签”隶书至精、端庄严谨;“姜行本纪功碑”刻功隽永、体态自然;“高耀墓志铭”笔法流利、骨肉匀称……它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汉王朝经营西域、凿通丝路的金石见证。

  楼兰简纸形式多样,艺术风格丰富多姿,有的豪放粗犷,有的典雅细腻。无论是密不透风的厚重木简,还是空灵潇洒的飘逸残纸,那种非刻意求工而意趣万端的书写方式,令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书写者的心情。

  传统魏晋墨迹中,除《平复帖》外几乎都是后人摹本,而楼兰简书正是历经了两汉至西晋等历史时期的原始墨迹,清楚地展示了隶书从有到无,古意从浓到淡的渐变过程,使今天的人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也为研究书法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实证,更填补了中国书法艺术史的诸多空白。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西域流人子弟尚能读书求识,官吏、平民子弟读书者更多”“少数民族研习汉文化蔚然成风”……那个时代的西域,汉文字成为重要的交流载体,追求书法美亦成为不同区域人们的自觉。西域涌现了大量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形成了以楼兰、龟兹、高昌等为代表的书法集中区。西域书法正是以它们为中心,融合本地文化,逐步发展丰富,形成各自的区域特征。“可以说,中原和西域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书法的历史,同时分享了灿烂光辉的书法艺术成果。”仲嘉亮说。

  后继有人

  “自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就始终将西域书法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激发和推动师生认识挖掘新疆古代书法资源的艺术、文化和时代价值,进而实现由书法认同到中华文化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李枝荣介绍,学院目前是新疆唯一一所具有艺术硕士(美术领域)书法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51名,本科生150名,留学生3名。西域书法研究已成为该院研究生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在已开题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以西域书法为研究课题的超过70%。

  2023年5月31日,西域书法研究中心在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挂牌,该中心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专家密切联系,共享相关文物新资料、新方法。今年6月底,学院组织硕士研究生到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古墓群、交河故城、雅尔湖古墓群、吐鲁番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左公文化苑等地考察,实地感受西域书法的艺术魅力。

  “在出土的众多文书中,我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书写性。以前我总力求把每一个笔画的细节都交代清楚,从而产生了反作用,导致线条不够松弛、线质僵硬,字的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在往后的临创实践中,我应该多去体验这种比较自由的书写状态。”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柳涵懿说。

新疆艺术学院西域书法艺术馆展厅。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高芳摄

  新疆艺术学院西域书法艺术馆里,展示着该学院师生临创的西域书法作品。一年前,这里成功举办了“重焕古代西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古代书法临创展。作为2023年度自治区文艺扶持激励资金项目,该展是对西域书法创作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示,收到良好社会效果。“西域书法与同时期中原书法一脉相承,弥足珍贵。加强对西域书法的研究学习,就是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疆落地生根发芽,为增强文化认同贡献书法力量。”著名书法家闵荫南深感欣慰。

  “接下来,我们还将组织实施‘西域书法见证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集体攻关项目,深入研究西域书法在载体的丰富性、传承的有序性、书家的多元性、书写的自然性等方面的显著特征,从西域书法中挖掘经营西域的有力佐证,建立西域书法数据资源库,提高公众对西域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李枝荣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