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在喧嚣之外寻找一丝宁静与古朴,体验那些被时间雕琢的传统习俗。活跃在新疆各地的新春大集,正是这样一场场古老而又新潮的文旅盛宴,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昔日的“乡土气”变为吸引八方游客的文旅招牌。
记忆中的赶大集,或许是一幅幅尘土飞扬、人声鼎沸的画面,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从新鲜的瓜果蔬菜到手工制作的日用品,无一不透露着乡土气息和生活的烟火味。然而,当这份传统与现代文旅产业相融合时,大集不再仅仅是买卖交易的场所,它变成了一扇窗,让外界得以窥见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新春来临之际,新疆各地从城镇到乡村的集市热闹非凡。无论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的“家门口的年货节”系列活动,还是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的“赶大集年货会”,天山南北红灯笼高挂、彩旗飘扬,各式年货应有尽有,吸引了众多居民和游客前来“凑热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仅可以品尝到小吃美食,还能参与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民俗和非遗文化活动。这些原本“沾泥带土”的乡村氛围,在精心策划和包装下,变得既亲切又时尚,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驻足观赏、体验,不仅丰富了节日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赶大集,又称趁墟、赶场、赶街,发展于乡土社会,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明代谢肇制的《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赶大集,既是一个买卖商品的过程,又是一个沉浸式体验不同地方乡情乡韵和民俗文化的过程。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已使它深深镌刻进中华民族的血脉骨髓中。
精河县城乡农贸市场的新春大集。 资料图
在新疆,赶大集又被称为逛巴扎,巴扎这个词源于波斯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在新疆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各族人民社交、交流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巴扎上,人们可以出售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购买生活必需品或生产资料,同时也可以进行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新疆的巴扎与赶大集虽然形式略有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它们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在历史长河中,这两种传统活动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李村大集”“大理三月街集市”“天津牛驼子大集”“济南仲侣大集”……这些国内著名大集因商品丰富、价格实惠,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已成为当地文旅新招牌。近几年,新疆各地新春大集也已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展示,还深入挖掘和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技艺展示、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样的特色大集,不仅让当地人找回了久违的年味和乡愁,也让远方客人感受到了新疆这片热土的温暖与魅力。相信通过挖掘无限创意,使之转型升级,大集将成为新疆文旅新招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迎来送往的大集上,“线上+线下”相结合、“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相融合,新时代的新春大集,不仅是老百姓的“年终聚会”,也是一场提振地方经济的冬季消费新盛宴。
年味儿在唇边、在耳畔、在心间,更在抚慰心灵和归属感的灯火璀璨处。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