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构建冰雪旅游新版图
2025-02-26 12:00:3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

  2月21日,夜幕下的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雪道灯光如星河垂落,滑雪爱好者们踏着雪板飞驰而下,将冬日的寂静化作沸腾的热浪。虽已过春节假期,这里每日仍吸引着3000余人次游客前来体验夜滑魅力。作为新疆冰雪旅游的标杆,该度假区2024—2025雪季接待数据折射出整个产业的蓬勃态势——截至2月17日,全疆S级滑雪场已接待游客295.28万人次,同比增长31.16%,实现旅游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138.22%。

2月21日,各地游客走进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摄

  从阿尔泰山脉的粉雪天堂到天山脚下的都市滑雪圈,新疆冰雪产业正以系统化布局重塑发展格局。全疆现有191家冰雪场馆星罗棋布,覆盖14个地州市,其中7家滑雪场面积超百公顷,5家国家级滑雪度假地数量领跑全国,4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构筑起产业矩阵。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心两带多组团”冰雪发展格局的蓬勃生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古丽·阿不力木介绍,“一心”,即乌鲁木齐市冰雪旅游集散中心;“两带”,即阿尔泰山冰雪旅游带、天山冰雪休闲景观带;“多组团”,即多个冰雪特色组团区域。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在资源整合、文化挖掘、产品打造、线路规划等方面系统谋划,推动以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为引领的冰雪产业发展,让一个个特色冰雪组团如珍珠般散落南北疆大地。

  差异化发展路径让冰雪经济焕发多元活力。“除了冰雪运动外,伊犁州还推出了冰雪娱乐、冰雪观光、冰雪自驾等以冰雪休闲、冰雪民俗为主的冰雪旅游,让游客从不同的侧面感受冰雪带来的欢乐。”伊犁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春明介绍,在伊犁河谷,天鹅泉景区将冰雪观光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那拉提景区推出的雪地野骑项目使冬季客流量逆势增长40%。博州巧借赛里木湖蓝冰奇观,联动温泉县地热资源,打造“冰火两重天体验,带动全域住宿餐饮收入增长11.2%。阿勒泰地区着力打造“两核两带十一组团,着力推进位于哈巴河县的白哈巴国际滑雪度假区建设,未来该地区将有五大滑雪度假区。就连传统认知中的“冰雪洼地南疆地区,也通过开发特色冰雕节、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让帕米尔高原的冰雪绽放出别样光彩。

2月21日,游客在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滑雪。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摄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为产业腾飞插上双翼。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开通雪场直通专车,阿勒泰冰雪旅游专列实现“车随人走的灵活调度,全疆新建改扩建的11个支线机场织密空中走廊。智能化服务渗透每个细节: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引入3人并排“高速魔毯提升运力,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开通雪具跨城速递,维斯特滑雪场改造的智慧餐厅让等待时间缩短70%。这些提升直接转化为消费动能。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营业额3年间从900万元跃升至1.75亿元,禾木村肯德基门店开业即成网红打卡地,印证着服务升级带来的品质飞跃。

  文化赋能为冰雪旅游注入灵魂深度。“阿勒泰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我们具备了打造这些产品的基础条件。”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史志强说,当地深挖“人类滑雪起源地”文化IP,将古老毛皮滑雪技艺展示融入现代滑雪中,举办相关传统赛事,每年参加人数都近千人。乌鲁木齐冰雪大庙会融合十二木卡姆艺术与冰雕创作,昌吉回族自治州将社火表演搬进滑雪场,伊犁锡伯古城打造冰雪非遗集市,让游客在-20℃的严寒中触摸到46℃的文化体温。这种“冰雪+的创意融合,使新疆摆脱同质化竞争,形成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新疆冰雪产业正朝着全链条延伸。随着《自治区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广袤疆域,正在将“冷资源的热效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书写着中国冰雪经济版图的“新疆范式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