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王叔叔,刚刚有人加我爸爸的微信,让他安装个软件,还问爸爸要验证码,你提醒过不能给任何人验证码,小心电信诈骗,所以我没让爸爸给他。”8月24日一早,10岁的凯迪尔旦·牙生跑进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温宿边境管理大队吐木秀克边境派出所兰干村警务室,拿着手机给民警王永旭看。
王永旭(右一)入户走访,与群众交流。李登榜摄
今年28岁的王永旭曾服役于海南某边防支队,2019年来到天山南麓的边境一线工作。4年来,他从零开始,进“百家门”、交“百姓心”,一步一脚印,成长为一名亲民、为民、爱民的边防民警。
初到兰干村,王永旭有些不适应,最大的困扰就是语言不通。王永旭说着一口东北味的普通话,而村里的村民虽然会国家通用语言,但也总会夹杂着当地方言,常常需要同事帮忙翻译。
“我是民警,群众有困难我要及时出现帮助解决,沟通不畅怎么开展工作?”王永旭纠结了,到岗第二周起,他开始听广播、跟着新闻联播等练习普通话发音。为了和村民有效沟通,王永旭每次去村民家中走访,都和会说维吾尔语的同事一起,他们聊家常时,他抓紧机会学习语言。慢慢地,王永旭开始听得懂村民的话,一个月后,还能用维吾尔语进行简单的沟通。语言关过了,王永旭去入户走访、开展各类宣传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王警官人特别好,很有耐心,帮我解决了钱款纠纷,是个好巴郎。”兰干村村民阿巴斯·吾布力说,他去年9月给一家商户卖了80只羊,对方一直没有付款,“多次沟通无果后,我骂了对方,王警官知道后和对方讲道理,对方只答应还,但一直没行动。”
今年1月,王永旭将二人约至兰干村警务室,给二人普法讲道理。一个多小时的现场沟通后,对方当场结清了欠款。“你们帮了我大忙,真是太感谢了。”阿巴斯感激地拉着王永旭的手说,困扰他几个月的债务问题终于解决了。
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温宿边境管理大队吐木秀克边境派出所兰干村警务室民警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宣讲活动,王永旭与小朋友们互动。李登榜摄
村里的警情多是村民间的矛盾纠纷,或是婆媳拌嘴,或是夫妻吵架,或是村民酒后滋事……王永旭利用村里的喇叭,播放普法知识,日子久了,村民渐渐掌握了一些法律常识,警情逐步减少。
“走访不是光聊家常,还要了解村民家里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王永旭说,兰干村有不少留守老人,对于如何使用社保卡、补办身份证等业务不熟悉,他便在走访时,给村民手把手教学、送服务上门,渐渐地村民开始认可他,有了矛盾、问题都去找他调解。
“村民们已经把我当成自己人了。”王永旭骄傲地说,有些村民家里有拿不定主意的事,都会来找他问问意见,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但每次看到村民满意地笑着走出警务室,他就很有成就感,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