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园地 | 新年启航:探寻故城历史,体验巴扎魅力
2025-01-03 17:21:37 石榴云/新疆日报


《作文园地》

走进交河故城

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

每一寸土地

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来到巴扎

五彩斑斓的商品、欢声笑语的游客

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让人沉醉其中

……

新年伊始

让我们跟着同学们

一起感受

新疆的独特魅力吧

《故城狂想曲》

姓名:刘筠菡

班级:四年级(1)班

学校:乌鲁木齐市第137小学

  我的家乡,虽然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她仍旧让我心生向往。穿过狭长的河西走廊,踏上茫茫的戈壁荒滩,秋风卷着黄叶映着苍鹰盘旋的身影散落在闪着金色光芒的一片城池之上。这是一座曾经繁华了1500多年,用生土建造出来的城池——交河故城。此时这座古城正静静地矗立在爸爸、妈妈和我的前方。

  温和的秋风拂面而来,我们走进古城,风吹雨蚀的残垣,以往的华丽早已消失不见,隐约中我似乎听到热闹的人声。我们散步在城中的旧时街道上,仿佛能听见一串串驼铃的清脆之声。从那低矮的土坪上,依稀还能辨别出一排排小铺,里面仿佛摆满了各式珠宝。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个捏了很多奇特造型的糖人店铺,孩子们被馋得直流口水围着卖糖葫芦的老爷爷打转,来自中原的游商和货郎的拨浪鼓摇得特别响亮。这些声音就像一首悠远的曲子,让人回味,在城中久久回荡……

  古城真大,我的腿都走酸了。站在古城观景台上,西边的天空在古城上绘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景。我想曾经在古城脚下的那条护城河边浣衣的妇女、在小河边抓鱼的孩子们也和我一样看过这么美丽的天空吧。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也站在这里过吗?他给僧人讲完经,也看过这街上的热闹、看过小铺的忙碌吧?他也欣赏过这即将沉睡的日落、蓝蓝的河水、还有这城外的孤独和寂寞的大漠吗?这些答案,也许尘封在观景台对面不远处的佛院里的菩萨知道这一切。菩萨眉眼弯弯,嘴角微微上扬,双手合十,仿佛一切都藏在这份平静的微笑里,引人深思遐想……

  逛街可真是个力气活。我拽着爸爸的衣角,挽着妈妈的胳膊,出了古城后,太阳早已沉睡。城中的热闹、孩子们的嬉笑都在渐渐远去。回头望去,交河故城看上去是那么的孤独,却又是多么闪耀的一颗戈壁明珠呀。我的祖国母亲呀,您是藏了多少宝贝在这戈壁里?我的家乡——新疆!我要怎样才能让全国的小朋友知道你是个遍地藏宝的地方呀!真希望我的这首“故城狂想曲”能飘得更高更远……

指导教师:孙杨

指导教师点评:

  细腻的文笔,让人沉醉其中。以游览的脚步为线,对所见、所想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一笔一笔地描摹悠久的岁月。在联想中融入了你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爱之浓烈就在你的字里行间中,今昔依稀而见的不是荒芜的残垣,而是声声色色的历史印记。在你的文字中再次感受到了“你问我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份对土地炽热的爱。


《爷爷的巴扎,我的巴扎》

作者:于格格

三年级(2)班

乌鲁木齐市第57中学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爷爷就催促我们去赶“巴扎”。我不情愿地嘟哝着:“爷爷,我不想去赶集,我想去游乐园”。爷爷瞪大眼睛说:“新疆人哪能不赶巴扎?我保证去了你就不想回来了,哈哈哈!”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巴扎停车场,两侧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中间还有一排用艾德莱斯绸装扮的毛驴车,小毛驴悠闲地闭着眼睛、扇着耳朵休息,我突然跳到它跟前,它有点生气地瞪了我一眼,就再不理我了。

  这有什么意思?我心里想着,一回头看到巴扎门口聚集了一群小朋友在嬉戏。我赶紧凑过去看,哇!是变形金刚机器人在发气球,我也得到了一个紫色圆气球,大家围着机器人高兴得蹦蹦跳跳,欢笑着……

  集市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在人群里穿梭,四周烟雾缭绕,耳边回荡着各种叫卖声和烤肉滋滋冒油的声音,美食的香味夹杂着炭火的灰尘径直冲进我们的鼻腔。没走几步,按耐不住的爷爷就拉着我们随意坐到一张桌子跟前,他招呼摊主端来一盘冒着热气的薄皮包子、大串大串的红柳烤肉、喷香诱人的红海烤鱼、外酥里嫩的烤羊腿……热衷美食的爸爸大快朵颐,不断地赞叹着好吃好吃,都忘记了拍照分享。

  享受过美食,我们就像春天正午的阳光,心情既温暖又快乐。继续往里走,一直不太作声的妈妈突然兴奋了起来,原来这一片摊铺的墙上挂满色彩艳丽、图案精致的“艾德莱斯绸”做成的长裙和披肩;干净的地毯上摆满了圆润透亮的玉石和款式新颖的手饰,妈妈开心地挑选着喜欢的样式,还给我和爸爸买了六角花帽和黑色流苏马甲,爷爷看着穿戴好的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走着转着,我发现集市原来是个大圆圈,兜兜转转我们又来到了刚才吃饭的地方,不过现在这里除了琳琅满目的美食,还有围坐了一圈弹奏冬不拉和拍打手鼓的乐人,逛完集市的人纷纷放下采购的物品,不约而同地跳起舞来,脸上洋溢着最纯粹的幸福和快乐,让人感动,让人不想离去……

  回去的路上,意犹未尽的我竟然有些期待下一个星期天的到来,也似乎理解了爷爷对巴扎的执着。这是爷爷的巴扎,最后竟然也成了我的巴扎,当然更是每个新疆人的巴扎。它不仅仅给这里的人们带来财富,它更是一种寄托,是人们排忧解愁的好去处,是新疆人的精神家园。

指导教师:宋新玉

指导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时间空间为经,以在巴扎所见所闻为纬,编织出特有的新疆巴扎图,移步换景,字里行间流淌出生活烟火气与喜爱巴扎、热爱新疆的情感,文字写实生活,富有感染力,若涓涓溪流打动人心。


更多相关作品展示

请点击海报进行阅读

↓↓↓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杨蕾]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