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昆仑文化中的天命观和大一统思想
2025-02-14 09:51:50 石榴云/新疆日报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编审 颜廷真

  ■“天”代表了最高的正义和权威,导致了中国人天下观的认识和天人合一、天下一家观念的出现,是大一统思想的基础,是随着昆仑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国早期的天命观就是天崇拜文化,“天”代表了最高的正义和权威,导致了中国人天下观的认识和天人合一、天下一家观念的出现,是大一统思想的基础,是随着昆仑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昆仑”一词最早出自《尚书·禹贡》,后屡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其义为“天”,功用为“通天”。昆仑为“天”的理念源于观象授时,至少是在一万年前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而形成的。先民发现太阳的运动轨迹有明显的三个圆圈,即二分二至的日行轨道有三轮,故“昆仑”一词出现。因“昆”有比日相同之意,“仑”有伦次之意,“三圆”或“三天”即为昆仑。《山海经》中有关三重秘境的昆仑山即源于此。在对“三圆”为天的季节体验中,人们发现当位于春秋二分时就感到很舒服,而位于两端的二至时就感到不是寒冷就是炎热,于是就产生了居中最好的感觉。因此,阴阳文化和中庸思想的萌芽产生了。孔子命名《春秋》的缘由也就很好理解了,因为他希望鲁国的政治应该像春秋两季的气候一样使人感到很舒服。

  太阳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使先民认为这一切皆由天神控制,于是就产生了天神崇拜,出现了天命观的萌芽。黄河流域频仍的水旱灾害,使人们看到影响农业生产的水量是由高山上的云量决定的,同时因天遥不可及,先民就把周围离天最近的高山作为通天的媒介,由此产生了山岳崇拜,故“神州大地无处不昆仑”。在五千年前古代中国国家(黄帝的万邦之国)形成之时,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昆仑文化成为五方天下的文化底蕴与共同的精神信仰。先民在此基础之上,完成了血缘与文化的充分交融,形成了古代中国人共同体的雏形。

  上古时期异常的天象,使先民对天神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中,五星合聚或错行与夏商周王朝更替的紧密耦合使天命观形成了。天命观使人们深信,整个宇宙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力量或法则,支配着天上、地下和人间。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人居环境规划与社会伦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天神包括自然神和祖先神,即敬天法祖才能顺乎天命。古人认为人死为鬼后,都到上帝那里去了,活着时是君臣父子关系,在上帝那里还是这种关系。盘庚在迁都时对不听话的“万民”说,你们的祖先曾经是我祖先的奴隶,你们应该顺从我的意志,否则我的祖先就会告诉你们的祖先,他们就不会保佑你们。此外,商人把开国之君商汤命名为北极星;商王武丁的贤臣——“举于版筑之间”的傅说死后,人们把箕尾之星命名为傅说星。因此,无论出身好坏,只要有德,死后就能在天上有好的位置。

  随着西周分封诸国和山岳祭祀等级制的确立,各国乃至夷狄等都有自己的通天之山,如泰山是齐国的昆仑山,“祁连天山”是匈奴的昆仑山。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使各地的昆仑发生了变化,人们渴望和平统一,于是大一统的理念出现了。《公羊传》载:“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是从自然的角度阐释的。此外,诸侯战争也使人们的地理视野扩大了,东部是不可逾越的大海,西部尽管是崇山峻岭,但那是通往财富之路。

  《山海经》总结了战国末期以前对昆仑的认识。第一,昆仑丘是指中华大地各地最高最大的山,尤其是王朝政治中心所在的山脉,故清人毕沅认为“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第二,昆仑虚是指王朝政治中心所在各类通天的建筑设施,即“帝之下都”,并有天柱或天梯与天相连。例如牛河梁遗址的圆形祭坛,明清天坛也是这种规制。第三,昆仑是各种珍宝、百神之所在。这个理念源于丝绸之路西域通道打通,和田玉、小麦等传入中原。于是就有了周穆王西巡的故事。第四,黄河从西向东流,必源于昆仑山。黄河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大河必与大山匹配。第五,昆仑山位于西北,是世界的中心。因五千年前的北天极并不在正北方的中天,而是向西北倾斜。这个古老的天象被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所附会。于是,西北就成为天下的中心。

  秦朝的建立使大一统理念得以实现,并在都城等规划中均体现了天命观,但因实行严刑苛法,未有天命之仁义,故不久为汉所代。刘邦建汉时,五星合聚于东方七宿之井宿,这就使天命观的神圣作用得到了加强。汉武帝据张骞出使西域的汇报,把于阗南山定为昆仑,从此确立了昆仑山的地理位置。此山顶部是常年不化的白色冰雪,中部是裸露的灰褐色山地,下部是草山和绿洲,这与传说中的昆仑“三圆”吻合。而且和田玉就出产在源于此山的白玉河中。西域南山,在形态上与大汉王朝大一统的气魄相符,于是昆仑西移,西域南山就成为全体中国人的通天之山,并形成了中国人的天下观和天人合一思想。随着丝路贸易的发展和对河源的考察,昆仑山的范围逐步扩展到西、东昆仑。

  同时,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即实现思想统一的大一统理念。所谓天是指神灵、道德、自然之天,而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有人伦道德和义理。于是,天命观演变为一种心胸、道义,而不是地理、政治、文化等意义上的中国中心观;人文关怀是其根本,其追求是人与人相处的大通之道,而不是消灭差异的大同。这对中国疆域、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尽管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的局面,但统一是人们的共识。

  南宋初年“昆仑龙脉之祖大风水”理念的形成,是对天命观和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这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在看到北宋灭亡并失去大片国土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目的是唤起民众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统一的信心。“龙脉之祖”指的是源于昆仑山的三大干龙,即三列东西向的山脉,这是用阴阳五行等文化把相互隔绝的山水联系起来。龙为中国人的图腾,全国诸山皆源于天下之中的昆仑山。“大风水”指的是国都、皇陵的规划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进入新时代以来,昆仑文化区的范围从现代地理上的昆仑山脉,扩展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阿尔金山、青藏高原等,涉及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五省区。同时,昆仑文化中天命观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现在我们研究和弘扬昆仑文化中的天命观和大一统思想,是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

[责任编辑:董潇涵]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